• 欢迎来到安徽自考网!为考生提供安徽自考信息服务,网站信息供学习交流使用,非政府官方网站,官方信息以安徽教育考试院www.ahzsks.cn为准。

联系我们:19305518756

距上半年自考报名时间预计101

距上半年自考考试时间预计142

考生服务:

  • 报名报考|
  • 考试安排|
  • 所在位置:安徽自考网 > 学前教育(专科) > 正文

    安徽自考30004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知识点押题资料

    2021-05-28 17:28:59   来源:安徽自考网    点击:   
    自考在线学习 +问答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

      考试-知识点押题资料

      (★机密)

       提纲挈领,指明考点,提高技巧,快速提分,更多自考押题资料【点此点击了解】获取。

      第1章:第1节、健康观

      知识点一:医学模式的演变

      医学模式是人们对自身健康和疾病的总体特征及本质的高度概括,反映了人类对自身生命生理病理防病保健养生等问题的基本认识和基本观点。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医学模式经历了一下几个阶段:

      (一)神灵主义医学模式

      (二)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

      (三)机械论的医学模式

      (四)生物医学模式

      (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知识点二:现代的三维健康观

      现代三维健康观认为,健康应当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健康。

      生理健康指器官组织结构完整、发育正常、功能正常、生化指标正常,没有任何疾患。

      心理健康指人格健全,心理认知、情感、意志活动正常,没有心理障碍或心理疾患。

      而社会健康则指能熟练掌握社会规范和社会技能,能积极的适应社会环境,有着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和人际关系。这是衡量一个人健康与否的3个基本维度。

      纵观现代三维健康观,它主要包含了这样几层基本涵义:

      (一)健康的统一性-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

      (二)健康的动态性-机体的平衡状态

      (三)健康的客观性-个体的健康状况是可以借助一定的客观手段加以衡量的

      (四)健康的全面性-关注人群的整体健康

      知识点三: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

      早在1974年,加拿大前卫生与福利部部长拉隆达(MarcLalonde)就提出,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主要包括人类生物学、环境、生活方式和医疗卫生服务4个方面。总结归纳为:

      (一)身心基础

      (二)环境因素

      (三)生活方式

      (四)医疗卫生服务

      此外,个体的经济收入、社会地位、健康生活技能等也在维护健康中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作用。

      例题讲解:

      选择题

      1.“人体内有血液、粘液、黑胆和黄胆四种体液,健康和疾病是由身体内部体液平衡状况决定的。”此言语是由()提出。

      A.盖伦

      B.希波克拉底

      C.苏格拉底

      D.牛顿

      B

      答案:B;

      解析:在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中古希腊著名医生希波克拉底曾提出此言语如果四种体液失衡,人则出现疾病症状,而调节饮食可以调整恢复体液的平衡,因而可以治疗疾病,因此答案选B.

      2.现代三维健康观认为,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

      A.社会健康

      B.家庭健康

      C.身体健康

      D.健康教育

      A

      答案:A;

      解析:现代健康观认为,健康应当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健康。因此答案选A.

      第1章:第二节、学前儿童健康观

      17世纪英国伟大的哲学家和启蒙思想家约翰洛克认为:“人生幸福有一个简短而充分的描述,健全的心智寓于健全的身体。凡身体和心智都健全的人就不必再有什么别的奢望了,身体或心智如果有一方面不健全,那么即使得到了种种别的东西也是枉然。”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知识点一:学前儿童健康的内涵(一)

      学前儿童的健康是指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健康的有机统一,特别强调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而不单纯指能吃能睡不生病。

      身体健康是指学前儿童各个器官与组织发育正常,具有一定的抵御疾病的能力,身体健康是学前儿童健康的基础。

      心理健康是指学前儿童人格发展正常,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情绪稳定,无任何心理障碍。

      社会性健康则指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正常,乐于交往,具有初步的规则意识和互助、合作、分享的品质,对环境有较好的适应能力。

      心理健康与社会健康是学前儿童健康的关键。保证学前儿童的健康是学前阶段教育的主要任务。

      知识点二:学前儿童健康的特性表现在5个方面:

      1)学前儿童的健康主要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性的健康发展。

      2)学前儿童的健康首先意味着持续正常的生长发育,应当呈永恒上升趋势。良好的身体基础来源于优生优育及后天的培养锻炼,这也正是平时提到的,提高人口素质的“三优”,即优生、优育、优教。

      3)学前儿童身心发育水平存在个体差异,但总体发展水平必须保持在正常范围内,与同年龄儿童的发展水平接近。

      4)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前提是认知能力的发展,特别是智力的正常发展。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意味着认知能力发展正常,情绪反应适度,社会适应良好,人格健全。

      5)学前儿童社会性健康发展是学前儿童健康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知识点三:学前儿童健康的标志(一)

      学前儿童健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所以只有及时了解、准确评价学前儿童的健康状态,才能更积极的改进和完善健康教育工作。学前儿童健康是由三部分组成:

      (一)身体健康

      1.生长发育良好

      2.适应能力增强

      3.身体素质逐步提高

      (二)心理健康

      1.动作发展正常

      2.认知发展正常

      3.情绪健康,反应适度

      4.性格特征良好

      5.没有严重的心理卫生问题

      (三)社会性发展良好

      1.社会适应能力较强,能尽快地融入集体生活。

      2.人际关系良好,乐于与他人交往,掌握一定的人际交往技能,具有较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3.自我意识发展良好,具有一定的自我调控能力,能主动地应对各种压力,调节自身与环境的平衡。

      针对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志,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参照以下几点:

      精力充沛、心情愉快、开朗合群、生活规律、习惯良好。

      例题讲解:

      简述题

      1.简述心理健康的主要表现。

      答案:

      1.动作发展正常

      2.认知发展正常

      3.情绪健康,反应适度

      4.性格特征良好

      5.没有严重的心理卫生问题

      第1章:第三节、健康教育

      知识点一:健康教育的内涵

      综合来讲:

      1.健康教育以人的身心健康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

      2.健康教育是以教育为中心的过程,是一种主体性教育。

      3.健康教育需要社会行动和行政干预。采取社会行动和行政干预是推动健康教育的良策。

      4.健康教育者应先了解健康的决定因素。对当前(也包括将来)影响人们健康和健康相关行为的决定因素,以及影响健康的环境条件有一个基本了解,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

      5.健康教育的关键在于健康知识与个人实际行为的统一。

      根据我国的卫生水平、社会结构、经济文化发达程度以及人民的生活基本方式等情况,健康教育可以这样阐述:

      健康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评价的教育活动,帮助和鼓励人们树立增进健康的愿望,促使人们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形成科学的生活方式,以消除或降低危险因素的影响,创建健康的环境,并学会在有必要时求得适当的帮助,从而达到保护和促进健康的目的。

      知识点二: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

      健康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类对健康问题认识的逐步深入,呈现出4个发展趋势:

      (一)观念更新

      从整体性的角度来看,健康教育必然要涵盖两个基本的方面:

      一是通过基本健康知识的普及,培养个体良好的自我保健意识,掌握健康生活所必需的自我保健能力,选择有益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

      二是不断发展和完善有益于人类健康的社会政治、经济条件。

      (二)人人参与

      大众介入健康教育计划已成为健康教育模式发展的新趋势。

      (三)传播与教育并重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不单是卫生部门的事,更需要全社会的积极配合与支持,只有人人参与,才能人人享有健康

      (四)行政干预

      健康教育的实践证明,行政干预是推动健康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

      例题讲解:

      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的是()。

      A.观念更新

      B.行政干预

      C.社会健康

      D.人人参与

      答案:C;

      解析: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有观念更新、人人参与、传播与教育并重、行政干预。ABD都属于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因此答案选C.

      例题讲解:

      填空题

      2.()是健康促进的重要内容和基础工作,它着重于健康知识的传播,建立健康的信念,并要求最终落实到建立健康的行为上。

      答案:健康教育;

      解析:在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中的观念更新有涉及到此内容。

      第二章:第1节、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目标

      知识点一:确定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目标的依据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目标的制定与实施,是科学、规范地开展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关键,是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在确定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目标时,通常依据以下内容:

      (一)遵循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教育工作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注重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引导幼儿的个性健康发展。”

      (二)根据学前教育和健康教育的目标要求

      1980年,我国卫生部颁发的《城市托儿所工作条例(试行草案)》明确规定了我国托儿所的性质、任务保育教育工作要求等,是托儿所工作的依据。

      1996年原国家教委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第1章总则明确规定了我国幼儿园保育和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纲要》是指导和推进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幼儿园质量的纲领性文件。

      2002年,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科菲·A.安南在联合国大会儿童特别会议上确定了婴幼儿教育的三项目标:“每个儿童都应该有一个尽可能好的人生开端,每个儿童都应该接受良好的教育,每个儿童都应该有机会充分发掘自身潜能,成为一名有益于社会的人。”

      2003年,国务院等十部委下发的《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关于今后5年(2003至2007年)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明确指出:“根据城乡的不同特点,逐步建立以社区为基础,以示范性幼儿园为中心,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相结合的幼儿教育服务网络,为0-6岁儿童和家长提供早期保育和教育服务,要全面提高0-6岁儿童家长及看护人员的科学育儿能力。”

      我国卫生部于2005年1月颁布的《全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规划纲要(2005-2010年)中》指出:“建立和完善社会发展需要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体系,提高专业队伍素质。围绕重大卫生问题针对重点场所、重点人群,倡导健康的公共政策和支持性环境,以社区基础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普及健康知识,增强人们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促进全民健康素质提高。”

      (三)结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还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积极顺应未来社会的发展要求。

      199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了“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关于未来人才培养问题指出“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共处是未来教育四大基础支柱”。

      主席同志曾经指出:“教育应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现代建设提供各类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这是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知识点二:婴儿期健康教育目标(一)

      (一)婴儿期健康教育总目标:

      1)生长发育良好,各项指标正常。

      2)动作发展正常,且不断完善。

      3)体质增强,对环境条件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4)情绪反应适度,愿意与同伴交往。

      (二)婴儿期健康教育年(月)龄阶段目标

      

     

      

     

      

     

      知识点三:幼儿期健康教育目标

      (一)幼儿健康教育总目标:

      《纲要》明确提出幼儿健康领域的教育目标:

      1.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

      2.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会保护自己。

      4.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

      理解总目标:

      1.既要健康,又要护心

      2.既要保护,更要锻炼

      3.既重技能,更重兴趣

      4.既要被动教育,更要主动发展

      (二)幼儿健康教育的分类目标

      1.生活常规培养与教育

      2.环境卫生教育

      3.身体生长发育与保护教育

      4.饮食营养教育

      5.安全生活教育

      6.体育教育

      7.心理健康教育

      幻灯片43

      (三)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

      1.小班

      1)了解盥洗的顺序,初步掌握洗手。刷牙的基本方法:学习保持自身的清洁,能及时排便;学习穿脱、整理衣物,坐、站、行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作息习惯。

      2)了解身体的外形结构,认识并学习保护五官;能配合成人接受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3)进餐时保持愉快的情绪,愿意独立进餐:认识并爱吃几种常见的食物,有时能够主动饮水。

      4)知道过马路、乘坐交通工具、玩大型运动器械时要注意安全,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常识。愿意接受成人的提示,学习避开生活中遇到的危险因素。

      5)基本适应集体生活,愿意与人交往,初步体会到与老师和小朋友交往的乐趣,对幼儿园产生安全感和信赖感。知道自己和家人的性别。

      6)喜欢并愿意参加体育活动,体验身体活动的愉悦:能姿势正确、自然地走、跑、跳、爬、投掷;能听懂基本的口令和信号并做出相应的动作;学会玩滑梯、攀登架、转椅等大型体育活动器械;初步掌握有关体育活动的粗浅知识,能遵守体育活动时的规则和要求,注意安全:能同小朋友合作收拾部分小型体育器材。

      2.中班

      1)初步学会穿脱衣服、整理衣物:学习整理活动用具,能保持玩具清洁;会正确使用手帕或纸巾;在成人的提醒下按时休息,有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2)进一步认识身体的主要器官,逐步形成接受疾病预防与治疗的积极态度和行为:在成人的帮助下学习处理常见外伤的简单方法,懂得快乐有益于健康。

      3)进一步认识常见食物:结合品尝经验,了解食物的特点及营养价值,爱吃多种食物:懂得要科学合理地进食,逐步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4)认识有关安全标志,能够在成人的提醒下遵守交通规则;学习主动躲避危险、应对意外伤害的基本方法;遇到危险时能主动告诉成人,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5)主动与人交往,能与同伴合作,会谦让;愿意参加幼儿园各种集体活动,并能保持积极愉快的情绪。

      6)喜欢并能主动地参加体育活动,初步养成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在跳、爬、钻、投掷、攀登等多种活动中发展动作的平衡性、协调性,动作基本做到轻松协调:掌握有关体育活动的基本知识,自觉遵守体育活动中的规则和要求;能注意活动中的安全与合作,具有一定的集体意识:能够及时收拾和整理小型体育器械。

      3.大班

      1)保持个人卫生,关心周围环境的卫生:进一步提高独立生活能力,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进一步认识身体的主要器官及重要功能,并懂得简单的保护方法:了解预防龋齿和换牙的有关知识;注意用眼卫生。

      3)进一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初步了解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营养,身体需要各种营养:学会使用筷子;进一步提高独立进餐的能力。

      4)认识安全标志,学习主动遵守交通规则;注意防止生活中意外事故的发生,学习沉着处理生活中的紧急情况,具有粗浅的自我保护能力。

      5)愉快地参加幼儿园的各项活动;能够文明大方地与人交往,较好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学习处理同伴交往问题的技巧。

      6)精力充沛地参加体育活动,进一步感受到体育活动的乐趣: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进一步提高:能较全面地掌握有关体育活动的基本知识,规则意识增强,有较强的集体观念;喜欢创造性地开展活动;能独立或合作收拾各种小型体育器械。

      综合以上内容,我们不难看出,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既体现出各年龄段之间的不同要求,同时不园层次之间又有着密切联系。体现出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低级到高级的螺旋式上升趋势。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总目标和年龄阶段目标都必须转化为具体活动的目标,才能落实到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过程中。这是幼儿园健康教育目标和年龄阶段目标的具体实现。

      在制定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目标时,应该从知识、信念和态度、能力发展三方面进行系统构建。因而健康教育活动目标在内容表述上一般包含丰富健康知识、培养健康态度和形成健康行为习惯等三方面,而且要求难度适中。

      (四)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目标

      例:大班体育活动《闯关夺宝》的目标为:

      (1)练习障碍,走从高处跳下,跨跳钻爬等基本动作,激发幼儿的运动潜能.

      (2)尝试小椅子的多种玩法,体验一物多玩的乐趣。

      (3)培养幼儿大胆创新,敢于挑战的品质。

      【目标分析】小椅子是幼儿最熟悉的生活用具之一。教师抓住幼儿平时特别喜欢摆弄小椅子这一兴趣点,安排一个适当的机会带领孩子子们把椅子搬到操场上,一起探索椅子的花样玩法。幼儿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自然达到了运动乐趣的激发和运动技能的提高等目标要求,而且在运动器械的选用上可谓另辟蹊径。

      实践中,教师制定教学活动目标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活动目标是否具体,核心目标是否突出

      2.目标定位是否合理

      3.如何表述教学活动目标

      例题讲解:

      填空题

      1.(),() ,(),是未来教育的基础支柱。

      答案: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共处

      解析: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关于未来人才未来培养问题指出。

      填空题

      2.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包括()。

      答案:睡眠、盥洗、进餐、饮水、入厕、入园、离园

      判断并说理由

      3、睡眠的正确姿势是向左侧睡,双腿稍稍弯曲,这样的睡姿会使较多的血液流向身体的右侧,从而相应减轻心脏负担,有利于心脏休息。()

      答案:×(右)

      第二章:第二节、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内容

      知识点一:选择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内容的依据

      确定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内容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内容要与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目标相统一

      2.教育内容要与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相关联

      3.教育内容要与学前儿童的接受能力相符合

      4.教育内容要与学前儿童所受的社会影响同步

      在选择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内容时,除遵守以上要求外,还应注意:

      1.教育是内容否准确、科学

      2.教育内容是否平衡

      (1)构成课程内容整体的各个部分比例适当

      (2)主题活动中五大领域的经验是否

      (3)生活、学习、游戏活动的平衡,幼儿一日生活中有很多有意义学习的活动,应充分挖掘和利用

      (4)区域活动内容的平衡,注意兴趣一致、兴趣连续。

      知识点二:婴儿期健康教育内容

      (一)生理健康方面

      1.饮食与营养

      2.生活常规

      3.生活保健与护理

      4.动作技能与学习

      (二)情感与社会性方面

      1.根据婴儿发展水平,结合生活照料过程进行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培养初步的独立性。

      2.帮助婴儿逐步学习调节和控制情绪。

      3.制造机会让婴儿与同伴交往,学习社会交往的简单技能,提高婴儿的社会使用能力。

      知识点三:幼儿期健康教育内容

      (一)生活健康方面

      1.生活常规教育

      2.身体发育与保护教育

      3.饮食与营养教育

      4.安全生活教育

      5.体育教育

      (二)心理健康方面

      1.认识和理解不同的情感体验,学会合理表达和调节情绪的方法,培养健全的个性和良好的情绪。

      2.学会友好与人交往,学习分享、合作、互助等交往技能。

      3.进行科学、适时、适度的性健康教育,树立正确的性角色意识,逐步形成健康的心理。

      4.早期发现和及时矫正学前儿童的心理卫生问题,及时治疗心理障碍和行为异常,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例题讲解:

      多选题

      1.幼儿安全生活教育方面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A.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B.认识有关的安全标志

      C.主动遵守交通规则

      D.纠正学前儿童不良饮食习惯

      E.培养正确性别意识

      ABC

      答案:ABC

      解析:C项属于饮食与营养教育的内容;D项属于身体发育与保护教育的内容

      论述题

      2.论述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答案:1.学前儿童日常生活行为教育

      2.学前儿童营养教育

      3.学前儿童疾病防御教育

      4.学前儿童体育

      5.学前儿童环境教育。(1)懂得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2)培养学前儿童环境保护意识。(3)培养学前儿童保护环境的习惯。

      6.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1)学习表达和调节自己情绪的方法(2)培养社会交往能力(3)性教育(4)学前儿童心理障碍和行为异常的预防。

      第二章:第三节、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实施

      知识点一: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实施的基本要求

      (一)主体性要求

      1.尊重学前儿童独立的人格

      2.尊重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

      3.强调幼儿的主动学习

      (二)发展性要求

      1.贴近实际生活,选择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既为现实发展负责,又要有助于拓展经验和视野,更要为孩子们的可持续发展和终生幸福奠定基础。

      2.由于受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学前儿童的发展会出现一些客观现状,实施健康教育时,应运用发展的观点来评价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及能力大小,多一些纵向分析,少一些横向比较。

      (三)整合性要求

      1.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应与学前儿童的一日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在生活中自然渗透健康理念,逐步实施健康教育策略。

      2.通过与其他领域的整合和渗透,实施学前儿童健康教育

      (四)全方位要求

      1.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2.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成功的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应该包括家庭-幼儿园-社会三位一体的健康教育。

      知识点二: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常用的方法

      (一)教学方法选用目标的一般要求

      1.依据教学目标和内容要求

      2.考虑年龄特点和发展差异

      3.体现先进性

      (二)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常用的方法

      1.动作与行为练习

      2.讲解演示

      3.感知体验

      4.情境表演

      5.讨论评议

      知识点三: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实施的主要途径

      (一)渗透在日常生活中的健康教育

      1.借助一日生活环节进行教育

      2.创设健康的环境

      (1)物质环境创设:儿童化、艺术性、教育性、可操作性

      (2)精神环境的创设:心理环境、生活环境、家园配合、社会环境

      3.提供健康服务

      参考《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学前儿童卫生保健管理制度》

      (二)通过开展教育活动进行健康教育

      1.专门的健康教育活动(传统的健康课)

      例如:选择做实验、玩游戏等;火灾、地震等意外发生后的紧急脱险自救方法。

      在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应注意以下问题:

      (1)教学活动应避免追求快乐而缺乏有效的教学。

      (2)教学活动应避免追求形式,为了活动形式而活动。

      (3)教学活动应避免因追求统一,致使幼儿缺乏个性化体验。

      (4)师幼之间应实现有效的平等互动

      2.与其他领域的渗透与融合

      (三)家园联合开展健康教育

      1.借助一日生活,注重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

      2.创设健康、适宜的环境

      3.发挥成人的榜样作用

      知识点四: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要求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设计时的基本要求与其他领域活动设计基本一致,一般包括活动名称、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评价等,但需要在以下方面予以强调:

      1.活动名称主题鲜明

      2.活动目标要求难易适中

      3.活动准备全面充分

      4.活动过程自然流畅

      5.活动评价客观全面

      知识点五:婴儿期健康教育的实施

      0~3岁阶段是个体一生中身体和心理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这一阶段的教育和养育与幼儿期相比还有很多不同。针对这一特点,特别强调在进行婴幼儿教养活动时必须遵循“以养为主,寓教于养,教养融合”的基本原则。

      这里的“教”包含了促进婴儿语言、动作、情感等方面飞跃式发展的措施,而其中的“养”包括健康、安全及保育等,是一切教养活动的基础。而教与养的自然融合,则是强调“保中有教,教中有保;自然渗透,教养合一”的观点。通过养育过程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自然而然的教育和影响,引导他们学会生活技能、提高自理能力,也帮助他们形成生活规则、建立亲子关系,这是保护生命、促进健康的重要方面。

      例题讲解:

      选择题

      1.体育课结束后老师让幼儿说说跑步后身体有了什么变化,相互听听或摸摸心跳,了解剧烈运动后不要躺着或坐着。这体现了哪种儿童健康教育方法()

      A.讲解演示

      B.感知体验

      C.情景表演

      D.讨论评价

      B

      答案:B;

      解析:感知体验:幼儿凭借自己的感觉器官和实际行动来认识判断事物,进而形成正确的健康态度逐渐改善自己的健康行为。

      简述题

      2.简述创设健康的环境内容。

      答案:创设健康的环境主要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物质环境的创设:

      1)儿童化

      2)艺术性

      3)教育性

      4)可操作性

      精神环境的创设:

      1)心理环境、

      2)生活环境、

      3)家园配合、

      4)社会环境

      第二章:第四节、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评价

      知识点一: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评价概述

      (一)教育评价的内涵(可追溯到1929年美国教育家泰勒首次提出)

      目前,综合关于教育评价的有代表性的提法,可以看出:

      教育评价是以教育为对象,对其效用给予价值上的判断;

      是利用所有可行的评价技术评价教育所预期的一切效果;

      是对照教育目标,对由于教育行为所产生的变化所进行的价值当断;

      是人们按照一定社会的教育性质、教育方针和教育政策所确立的教育目标,对所实施的各种教育活动的效果以及儿童发展水平进行的科学的判定;

      是系统地、有步骤地从数量上或从性质上描述儿童的学习过程和结果,据此判定教育是否达到所期望的教育目标的一种手段。

      虽然上述各种提法存在一定差异,但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它们在最基本的意义上是一致的,即教育评价是对教育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

      幻灯片71

      (二)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的内涵

      1.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的基本特点

      (1)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是一个过程

      (2)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是对教育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判断

      2.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的主要功能

      (1)检验健康教育计划和方案的实施情况

      (2)促进幼儿园健康教育工作的规范管理

      (3)作为有关部门制定决策的依据

      (4)促进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二)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的内涵

      3.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的应用原则

      (1)时效性原则

      (2)方向性原则

      (3)发展性原则

      (4)可行性原则

      (5)客观性原则

      (6)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

      知识点二: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内容

      (一)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评价

      1.过程评价

      过程评价是对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及其计划执行的情况进行评价,主要包括对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目标的达成、内容安排、组织形式、组织方法等方面的评价。从评价指标来看,学前儿童健康和教育活动中的认知发展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以及行为训练目标本身就是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的具体体指标。

      (1)活动目标评价

      (2)活动内容评价

      (3)活动过程评价

      (4)物质环境和活动材料的使用评价

      (5)活动结果是否具有发展性

      幼儿园评课误区:

      误区一:缺乏正确的评课思想

      误区二:过分关注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运用

      误区三:过分追求教育“创新”

      误区四:过分强调幼儿快乐

      误区五:过分在乎课是否超时

      误区六:只关注教师的表现

      误区七:过分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

      2.影响评价

      影响评价是评价学前儿童的知识、态度和行为是否因为健康教育活动的干预而发生有利改变。

      3.终极评价

      健康教育活动是否解决了大部分学前儿童的健康问题,这是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的终极层次。有关终极评价的客观性、有效性问题仍是今后有待于深入研究解决的一个问题。

      (二)学前儿童的知识--态度--行为状况评价

      学前儿童的知识--态度--行为(KAP)状况评价,是通过对学前儿童的健康知识、健康态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状况进行调,从而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进一步了解学前儿童对健康教育的需求。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健康知识

      2.健康态度

      3.健康行为

      (三)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指标达成及健康情况评价

      健康检查是集体儿童保教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学前儿童入园(所)前体格检查、入园后的定期体格检查。

      最常见的评价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指标有:

      1.形态发育指标(身高、体重、头围和胸围)

      2.生理功能指标。(肺活量、脉搏和血压)

      (四)卫生保健工作状况评价

      1.对学前儿童健康服务的评价

      包括:卫生保健工作的领导,管理和组织(如建立伙食管理委员会心理咨询小组),保教,保健人员的培训,卫生保健制度的制定,各种保健资料存档,保育,保健职责的落实等

      2.对学前儿童健康环境的评价

      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评价

      知识点三: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方法

      (一)观察法

      自然观察:即在不加控制的自然状态下对学前儿童的行为进行观察,可以是直接观察(即研究者在自然条件下,直接用自己的眼睛、耳朵等各种感觉器官去感知和观察评价对象),也可以是间接观察(即研究者不直接目睹他的观察对象,而是通过某些中介来观测对象)。

      控制观察:即控制被观察者的条件,或对其作某种处理,以观察学前儿童的行为反应或变化。

      1.观察法是最适合于学前儿童的评价方法

      1)观察法不需要学前儿童做出超出自身水平的反应。

      2)观察法可以直接了解并客观记录学前儿童的行为所得资料较少受研究者主观影响的因素。

      3)观察法可以捕捉发展中的过程并考察学前儿童与周围事物的相互作用的过程。

      4)学前儿童不容易瘦观察者在场的干扰不会掩饰自己的行为因而观察的结果比较自然真实。

      2.运用观察法的基本原则

      1)观察法要有严密的组织计划。

      2)观察要有一定的知识准备。

      3)观察记录力求系统、准确。

      3.观察法的运用范围

      观察法因起简便易行,可广泛应用于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的各个方面,如既可运用于评价学前儿童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方面,也可以用于儿童日常行为的评价。

      例如:列举运用观察法评价幼儿洗手的及时性和干净程度等,在自然观察状态下,判定幼儿洗手属于下面的哪种情形?

      1)在成人的强烈要求之下有时甚至是强迫之下幼儿才洗手。

      2)成人帮助洗手时能够很好地配合。

      3)在成人提醒下自己洗手。

      4)能够主动使用肥皂把手洗干净。

      5)饭前便后活动后都能主动用肥皂把手洗干净。

      6)其他表现。

      (二)问卷法(填表法)

      问卷法师觉研究者将所要研究的问题编程问题表格的形式邮寄或分发给有关人员填写从而收集资料的一种调查手段。包括问卷和调查表两种形式,前者主要用于征询被调查对象的态度看法,意见建议等,后者则偏重于了解一些必要的事实或数字。

      1.选择和拟定调查目的

      2.确定调查内容

      3.编制调查表格

      优点:简单易行、较短时间收集较广材料、能大面积调查,易整理、可获得较真实材料。

      局限:问题稍含糊就不能获得应有答案,出现答非所问情况、发出资料不能全部收回,影响调查对象的代表性、发出资料若收回70%即为有效、若答案不真实材料缺乏可靠性、问卷一般只限于相对简单的问题。

      访谈法是最古老,而且最常用的一种获取资料的方法是指研究者通过与调查对象或有关人员进行面对面的接触和有目的的谈话,直接收集材料的一种评价手段,通常用于评价儿童的个性,以及对健康教育的态度等。访谈法,对于年龄较小,缺乏书面语言能力的调查对象,具有独特的优越性。

      1.个别访谈(研究者与调查对象逐—单个地进行面对面的谈话),调查中较多地采用这种方式。

      2.座谈(即团体访谈),评价者根据调查目的,召开有关人员座谈会,一般指与几个至十几个对象同时进行谈话,

      可使研究者在较短时同内获得较多信息材料。

      访谈法的主要特点:一是手段简便易行:二是灵活性较高高。

      局限也是显醇熬见的:比较费时费力,它通常是对单个人逐一进行的,一般不适合大混围的调查;版就是所得材料往往有水分,未必真实。访谈所获资料的有效性,科学性往往取决于调查者本人的研究素质和授能。在运用访淡法最调查时,应将采用其他方法收集的资料加以对照比较,以便准确地做出判期。

      访谈法的主要特点:1)手段简便易行;2)灵活性较高。

      局限也是显而易见的:比较费时费力,它通常是对单个人逐一进行的,一般不适合大范围的调查;再就是所得材料往往有水分,未必真实。

      访谈所获资料的有效性,科学性往往取决于调查者本人的研究素质和技能。

      在运用访淡法做调查时,应将采用其他方法收集的资料加以对照比较,以便准确地做出判期。

      知识点四: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实施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的实施过程包括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

      1.人员准备。

      2.方案准备。

      (二)实施阶段

      1.宣传发动

      2.收搜集资料

      3.处理评价信息

      4.撰写评价报告

      (三)结果分析处理阶段

      该阶段主要的任务是全面总结成绩和不足,共同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并提出下一步改进的合理化建议

      例题讲解:

      1.教育的评价最早是1929年由( )提出。

      A.卢梭

      B.亚里士多德

      C.苏格拉底

      D.泰勒

      D

      答案:D;

      解析:对于教育评价的含义可以追溯到1929年,美国教育家泰勒的首次提出,因此答案选

      2.研究者将所要研究的问题编成问题表格的形式,邮寄或分发给有关人员填写,从而收集资料的一种调查手段。这是( )。

      A.问卷法

      B.访谈法

      C.观察法

      D.实验法

      答案:A;

      解析:问卷法又称填表法.

      第三章:第1节、学前儿童生活常规教育

      知识点一:学前儿童生活常规教育概述

      (一)幼儿园生活常规的概念

      幼儿园生活常规是为了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生活习惯和生活基本能力确保学前儿童健康成长而制定的幼儿园生活各环节的基本规则与要求。

      (二)幼儿园一日生活制度的安排和制定

      1.睡眠(3--5岁:12-14小时;5--7岁:12-13小时;午睡:2-3小时)

      2.进餐(以食物在胃内的排空时间和维持满溢的感觉为参考)

      3.教学活动(小班:每天安排1次5分钟起,之后逐渐增加到15分钟;中班:每天安排2次,时间由15-25分钟增加;大班每天安排2次,20-30分钟增加)

      4.户外活动(户外活动能使学前儿童呼吸到新鲜空气接触阳光进行日光浴能保证学前儿童进行各种形式的游戏活动。)

      (三)学前儿童一日生活作息时间安排

      

     

      (三)学前儿童一日生活作息时间安排

      

     

      (四)幼儿园一日生活常规要求

      1.晨间接待

      对幼儿的要求:

      衣着整洁,愉快入园,有礼貌地和老师、小朋友见面;有礼貌地和家长告别;学会告诉老师自己的身体有无不舒服的感觉:积极投入晨间活动。

      对保教人员的要求:

      幼儿入园前做好活动室内外清洁工作及开窗通气:以热情、亲切的态度接待幼儿,并向家长询问幼儿在家的情况,听取家长的意见和要求,做好个别幼儿的衣物、药物的交接工作;

      晨间检查:认真做好:一摸额头,感知是否发烧;二看皮肤和精神状况是否正常:三问幼儿在家中的饮食、睡眠、大小便情况:四查幼儿有无挑带不安全物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晨间接待

      中、大班值日生工作的组织与指导,前一天做好值日生的交接工作,叮嘱其第二天提前到园。

      工作内容有:收拾整理室内环境(中班老师要作指导)如擦桌、椅;整理图书(大班增加修补图书);整理玩具柜及活动角等:自然角工作:给自然角的动植物浇水、喂食及清洁工作。大班还应记录观察日记。

      组织晨间活动:准备好玩具、材料和体育活动器械,让幼儿参加自己喜欢的各种活动,带领幼儿观察,与幼儿交谈等。

      早操前十分钟,让幼儿收拾整理玩具、材料,做好参加早操活动的准备。提醒幼儿入厕,要求幼儿大小便自理,发现异常情况时及时报告老师,对个别自理有困难的,保教人员应加以协助;幼儿便后用流水洗手,并教幼儿学会正确的洗手方法。

      整理服装:幼儿在早操前相互检查服装及鞋带,冬天脱去大衣,不戴围巾、手套。

      2.升五星红旗、早操

      对幼儿的要求:

      依次自然地进入活动场地:尊敬国能,升旅时立正,生训国作,行注目礼:听从指挥做操。精神饱满、情绪愉快,注意力集中,咨势正确、动作整齐,努力达到锻炼目的;用轻器械进行操节后放回原处,注意爱护。

      对保教人员的要求;

      做操前半小时准备好场地,以免干燥起尘,场地要平整,无障碍物、无积水。前天认真检查器械所需数量,清洁、安全,所需磁带、收录机等做好充分准备。保教人员要以身作则,与幼儿共同参加升五星红旗仪式。教师精神饱满,口令、示范动作准确、熟练。并注意幼儿基本动作的练习和操节变换,活动密度适应。小班以模仿操为主,中大班以徒手操为主。有幼儿自愿选择运动器械自由活动的时间(10分钟左右)。

      3.教育活动

      对幼儿的要求;

      活动前,逐渐转入安静状态。在老师的指导启发下,逐渐养成动脑、动手和手脑并用的习惯。

      大班幼儿逐渐形成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能够运用已获得的简单知识与技能的能力。大班幼儿能对自己完成的作品进行自我评价。

      在活动过程中,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或提问。不干扰别人,不和小朋友发生争执,不影响活动秩序。

      对保教人员的要求:

      做好教育活动前的准备工作:室内地面清洁,光线充足,空气新鲜:注意经常交换幼儿座位,保护视力。室外环境安排无干扰,场地湿润平坦无异物。做好活动准备:充分理解、分析、熟悉教材,准备好教育活动计划。示范动作要熟练、准确:活动前提醒幼儿收拾玩具、入厕,做好活动的身心准备:教具和学习材料应于前一天准备好,幼儿用品数量要多于幼儿数量。

      做好教育过程的组织与指导:要根据各年龄班幼儿的特点安排活动时间和内容,教育内容要具有科学性和教育性。教育目的明确、具体、切合教育任务和本班幼儿的实际水平:有统要求又注意根据幼儿个体差异,研究有效的活动形式和方法,不强求律。

      灵活运用多种教育形式和方法,重点突出,解决难点,具有创造性:观察了解幼儿,有不同层次的要求和指导:能以幼儿为主体,面向全体幼儿,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注意教育过程中的启发性指导和随机教育、个别教育。

      教育活动后效果检查:活动结束后要记载和分析幼儿的学习情况和活动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以总结经验,积累资料,不断地改进教育方法,提高教育水平。注意培养幼儿正确的坐、立、行姿势和握笔姿势,保护幼儿的视力和嗓子。

      4.自由活动

      对幼儿的要求:

      愉快地参加自己喜爱的游戏活动、体育活动或其他活动。

      对保教人员的要求:

      尽量让幼儿到户外自由地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幼儿活动应在老师视线范围之内,注意安全。

      5.饮水

      对幼儿的要求:

      用自己的口杯喝水,喝水时不说笑。不浪费白开水,口杯用后放回原处。

      对保教人员的要求:

      口杯要在幼儿使用之前消毒,每个幼儿的口杯应放在口杯柜中固定的地方。幼儿需要喝水时,应随时给水喝。应保证班上随时有开水,并及时提醒幼儿喝水。

      6.盥洗

      对幼儿的要求:

      学习掌握洗手、洗脸的一定顺序方法:洗手顺序是卷好袖口,小班幼儿由老师帮助,中班幼儿互相帮助,大班幼儿会独立操作:先把手淋湿,搓上肥皂,按手背、手指、手腕顺序洗手,再冲洗肥皂沫,用自己的毛巾擦干手,挂好毛巾,放下衣袖。洗脸顺序:洗完手后,先眼睛,额头、整个脸庞、嘴、鼻、搓洗毛巾再洗耳朵和脖颈:搓洗毛巾再按顺序洗次,把毛巾洗干净挂好。自觉遵守盥洗规则、方法,盥洗时不拥挤,动作迅速、认真。不玩水,不浸湿衣服和地板。小班由教师帮助,逐步学会洗手、脸,中大班幼儿应独立洗手、脸,尤其大班幼儿应迅速正确地洗干净手、脸。

      对保教人员的要求:

      做好盥洗前的准备工作,为幼儿准备好流水洗手、洗脸。根据用具设备,分批进行盥洗。教给幼儿或提醒幼儿洗手、洗脸的顺序和方法。提醒幼儿遵守盥洗规则,认真地洗净手脸。逐一检查,提醒幼儿放下衣袖,离开盥洗室。

      7.进餐

      对幼儿的要求:

      愉快、安静地进餐,逐步掌握独立进餐的技能。进餐时不大声讲话,不随便说笑打闹。正确使用餐具:一手拿勺子(中大班使用筷子),一手扶住碗,喝汤时两手端着碗。逐渐养成进餐的文明行为、习惯:进餐时要细囑慢咽,不慌不忙:不挑食,不用手抓食物,不剩饭菜,不弄脏桌面、地面和衣服,不东张西望。骨头、残渣放在指定的地方,不要将自己不吃的饭菜挑在别人碗里:咽下最后一口饭再站起来,轻放椅子,离开饭桌,送回餐具:饭后漱口、擦嘴、洗手。

      对保教人员的要求:

      进餐前半小时安排幼儿安静地活动。进餐前15分钟提醒幼儿收拾玩具,放好椅子,做好盥洗,准备进餐。指导值日生工作,擦净餐桌,准备餐具。领取和分发食物。掌握与登记每餐主、副食的领取量,幼儿实际进食量和剩余量。组织洗净手的幼儿进餐。创造愉快、安静的进餐气氛,不处理幼儿的问题,不利起哭泣,使幼儿情绪安定,积极进餐。进餐时保、教人员要精力集中,注意观察,精心照顾幼儿轻声地、和蔼地指导和帮助幼儿掌握进餐的技能,培养文明行为习惯和吃完自己的份饭菜。进餐时,不拖地、不扫地,及时送回碗筷,收拾餐桌,清扫地面。擦嘴毛巾、漱口杯进行消毒。午餐后组织幼儿进行10~15分钟自由教步。

      8.午睡

      对幼儿的要求:

      午餐后散步、入厕,保持安静情绪,不要高声讲话、嬉笑、喧闹,脚步放轻,进入寝室。中、大班幼儿自己摆好枕头,拉开被子,按顺序脱去外衣裤:先解开上衣扣子,再解开鞋带(小班幼儿由老师帮助),脱鞋、袜子、裤子,最后脱上衣,并折叠整齐放在固定地方,鞋放在床下。不带小玩物上床,迅速盖好被子,不东张西望,闭上眼睛,安静入睡。早醒幼儿可进行安静活动,不出声响,不影响别人。

      对保教人员要求:

      幼儿就寝前半小时,开窗通气。在冬季,幼儿入室就寝时应关闭窗户。小班幼儿由老师帮助放好枕头,拉开被子,脱、叠衣物。午饭后组织幼儿进行安静散步及入厕,努力避免新异刺激导致兴奋影响入睡。禁止高声谈笑、喧闹现象,创造安静气氛。及时、细致地为每-位幼儿盖好被子,纠正不良睡姿,培养幼儿右侧卧或仰卧、不蒙头睡觉的好习惯。不断巡视,发现幼儿神色异常应及时报告与处理。值班人员利用幼儿睡眠时间,检查幼儿服装及鞋袜,缝制脱落纽扣及破洞,做好值班记录。不能以任何借口离开寝室做自己私活、看书、睡觉等。随时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天暖无风时可打开窗户,拉上窗帘,但应避免对流风吹在幼儿身上。

      9.起床

      对幼儿的要求:

      按时起床,掀开被子,按顺序穿衣服,穿衣顺序:上衣一裤子一袜子一鞋。

      穿衣方法:先将上衣披肩上,捏好衬衣袖口,再伸进衣袖,翻好衣领,拉衣襟,再扣衣扣(从小班起就开始学习先从最上一颗纽扣扣起)。

      穿裤子:先将裤子前片朝上放好后,两脚同时伸进裤简,裤腰往上提,把衬衣放入裤腰内,拉展平整,系好腰带。

      穿袜子:袜底放平,袜尖向前,两手将袜简捏到袜后跟,再往脚上穿。先穿脚尖,蹬上脚跟,拉上袜简。

      穿鞋:先分清左右鞋,穿好系好活扣鞋带。小班可由老师帮助完成任务。

      学习整理床铺:叠被时先将两边往中间折,再从两头折起来,放置床的固定一头,枕头放在被子上面,铺好,把床单拉平整(小、中班由老师帮助,先做些辅助工作,大班要求独立做好)

      对保教人员的要求:

      按时叫醒小朋友起床。认真询问幼儿的睡眠情况(可让先醒来的幼儿先起床)。指导与帮助幼儿掌握与执行起床、穿衣、整理床铺等一系列的常规和要求(小、中、大班应有区别。小班照顾多,中班帮助多,大班指导多)。注意观察幼儿外部表现:精神、皮肤、呼吸等,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与医务人员联系。逐个检查幼儿服装、床铺是否整齐。提醒收拾整齐的幼儿入厕解便。做好交接班工作。

      10.游戏与体育活动

      对幼儿的要求:

      兴趣浓厚,活泼愉快。和老师共同做好活动前的准备工作。在老师指定的场地内游戏,游戏时不乱跑,不喊叫:在室内说话、动作轻:使用场地要协商,互相照顾:选择-种游戏后要认真地玩,可以变换游戏,但不能妨碍他人,不经同意不得插手他人的游戏。会正确使用玩具,爱护玩具,会收放玩具。在游戏中对同伴友爱,谦让,能合作,互相帮助。遵守游戏规则,在游戏中遇到问题开动脑筋,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着手解决。充分发挥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体育活动中,注意力集中,遵守规则,巩固和提高动作的技能,能积极主动的参加体育活动。活动结束能主动的收拾玩具、材料。(小班在老师的带领下收拾玩具:中班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会独立收拾玩具:大班独立的收拾玩具)。轻松地过渡至下一环节。

      对保教人员的要求:

      保证不占用幼儿游戏时间。每天游戏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其中每天2小时户外活动时间(户外活动中,体育活动不得少于1小时)。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提供必要的场地、玩具、材料,保证游戏与活动的顺利开展。

      掌握体育活动、游戏活动、散步、劳动等各项活动的要求与安排。在一天活动中,应给幼儿安排自由活动的时间,让幼儿按个人意愿和兴趣,自由选择有益的活动,允许他们自由结伴,自由交谈,自由活动。对幼儿游戏和活动的组织指导:注意动静和室内外活动交替,面向全体,注意个别差异。认真仔细地观察幼儿的活动和表现,了解幼儿,便于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和训练,但不能干扰幼儿的游戏活动。在游戏与活动中要实现全面发展教育的任务与要求,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注意安全。

      11.离园

      对幼儿的要求:

      愉快地离园回家,带好回家用品,有礼貌地同老师、小朋友告别。

      对保教人员的要求:

      离园前,老师与幼儿进行简短谈话,同他们一起回顾一天生活, 表扬好人好事:对他们进行安全教育和礼貌教育,提醒他们回家的注意事项。离园前检查幼儿仪表是否整洁,提醒幼儿带好回家的用品。可进行与家长的联系工作,向家长介绍幼儿在园情况,对未及时接走的孩子应组织适应活动等待家长来接。幼儿离园后,要做好活动室的清洁卫生、关好门窗。

      知识点二:开展学前儿童生活常规教育意义

      (一)促使学前儿童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促使学前儿童身体的生长发育

      (三)有利于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知识点三:学前儿童生活常规教育的目标

      (一)3-4岁目标

      1)愉快、安静进餐,不洒饭菜,不弄脏桌面和衣服。学会使用手帕、餐巾,饭后擦嘴正确使用勺子用餐养成喝水的习惯。

      2)按时入睡,初步养成良好的按时作息习惯

      3)初步养成坐、立、行等正确姿势。

      4)在成人的提醒下养成勒洗澡、理发、剪指甲的习惯。

      5)了解五官的用处,不用手揉眼睛、挖鼻孔,不把异物塞入耳、鼻内。

      6)白天不尿裤,晚上不尿床,不随地大小便。

      7)对体育活动有兴趣,喜欢参加户外活动。

      (二)4-5岁目标

      1)愉快、安静进餐,不弄脏桌面、地面。

      2)初步养成良好的按时作息习惯,姿势正确。

      3)初步形成看书、绘画时保持正确的姿势。

      4)大小便时不弄脏厕所。

      5)初步掌握保护眼睛和牙齿的基本要领和习惯。

      6)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壳、纸屑等。

      7)在成人帮助下剪指甲、洗澡,乐意理发,衣着整洁。

      (三)5-6岁目标

      1)食欲旺盛,不挑食,吃东西时精力集中,细嚼慢咽。

      2)饭前、便后知道洗手,饭后漱口,坚持早晚刷牙。

      3)按时入睡,姿势正确,用鼻呼吸。

      4)学会上厕所,有定时排泄的习惯。

      5)坚持带干净手帕,咳嗽、打喷嚏时会用手帕捂住口鼻,保持仪表整洁。

      6)保护声带,不大声叫喊,不顶着风唱歌。

      7)学会运动前整理服饰,系好鞋带。活动不过量,累了知道休息。

      8)知道换牙以及保护视力的一般常识。

      知识点四:学前儿童生活常规教育的内容

      (一)学前儿童生活常规教育的内容

      1)学习有规律的生活的基本常识,能自觉遵守作息时间和生活制度。

      2)学习生活的基本技能,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包括吃饭、穿衣、刷牙、洗脸、收拾玩具书本、铺床等生活技能。

      3)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卫生习惯包括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手脸,定时排便,不乱扔垃圾,爱护公共卫生等,生活习惯包括讲文明、讲礼貌、不玩水、不浪费水等,形成规范的生活行为和习惯。

      (二)各年龄班的主要学习任务

      1.小班

      1)有良好的进餐习惯的培养。

      2)掌握正确的盥洗方法。

      3)入厕习惯的培养。

      5)饮水习惯的培养。

      6)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

      7)有收拾玩具的习惯。

      2.中班

      1)具有良好的盥洗习惯。

      2)入厕习惯。

      3)良好的进餐习惯。

      4)良好的午睡习惯。

      5)有维护环境及自身卫生的习惯。

      6)有良好的坐、立、行等习惯。

      7)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经常喝水的习惯,每日饮水不少于5杯。

      3.大班

      1)良好的进餐习惯。

      2)良好的午睡习惯。

      3)注意个人仪表。

      4)保护牙齿健康。

      5)不乱扔物品,能够做到主动维护公共场所卫生。

      6)能够根据自身的需要养成经常喝水的习惯,每日饮水不少于5杯。

      (二)各年龄班的主要学习任务

      由以上内容我们不难看出,幼儿园小、中、大班的生活常规教育内容具有两方面的突出特点:

      一是各年龄阶段的生活常规具有一致性,体现内容的重复;

      二是学前儿童的发展具有年龄阶段性,对不同年龄的学前儿童的规则要求应体现出层次性与递进性的特点,大班的生活常规内容包含了小、中班的内容,并增添了更高层次的新内容,整体呈现螺旋式上升趋势。

      知识点五:学前儿童生活常规教育的实施

      (一)学前儿童生活常规教育的组织方法

      1.动作训练

      2.讲解示范

      3.集中训练与个别指导

      4.随机教育

      (二)学前儿童生活常规教育的实践途径

      1.将生活常规教育渗透在一日生活环节中

      2.根据需要开展事宜的生活常规教育活动

      3.充分发挥幼儿园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整体教育合力

      (三)学前儿童生活常规教育的注意事项

      1.不同年龄儿童要求具有差别

      一般小班为最基本的生活要求中班大班儿童在小班的基础上生活常规的要求内容逐渐增多,难度增大应遵循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规律。

      2.生活常规要求具体和规范

      必须按照一日生活常规的具体要求进行培养和训练,逐渐形成规范的生活行为和习惯。

      3.需要保育和适当的教育相结合

      教育中要根据学前儿童的发展特点和规律,讲究方式方法,注重实效性。

      (三)学前儿童生活常规教育的注意事项

      4.注意照顾个体差异

      不同年龄、不同体质、不同个性、的学前儿童完成一日生活常规要求要有所区别,因此对特殊幼儿需要特别加以照顾给予耐心细致的帮助。

      5.要注重坚持

      生活常规的培养和训练要持之以恒,强调反复,这样才能实现其习惯成自然。无论家庭还是幼儿园,切忌“前紧后松”、“一曝十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例题讲解:

      简答题:

      1.合理的膳食有哪些卫生要求?

      答案:(1)膳食的营养成分能够充分满足学生身体生长发育、调节各种生理活动、促进健康的需要。

      (2)食物必须新鲜,对人体无害。

      (3)食物的运输,储存,选配加工符合卫生要求,使食物易于消化吸收,营养素损失少。

      (4)膳食多样化,具有良好的感官性状和一定的饱腹感。

      (5)有合理的膳食制度和进餐环境。

      (6)有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简答题:

      1.学前儿童的早操往往是学前儿童在园一日生活的开始,对儿童身体健康和培养良好的习惯都有重要作用。请结合幼儿园活动实际谈谈早操活动的设计过程。

      答案 :

      第1步:明确目的。在早操设计和选编之前要明确所面对的对象,根据教育对象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确定早操活动的类型。

      第二步:设计单节动作。确定单节中身体的姿势,包括起始姿势、动作姿势和结束姿势。

      第三步:整套动作的整合。注意动作的连贯性,注意整套动作的自然和优美。

      第四步:选配早操音乐。早操音乐的选配基本原则是节奏明了清晰,旋律动听易记,整体感觉活泼轻快。第五步:修改和完善。在早操选编和设计初步完成的基础上,看哪些动作需要进行改善,同时注意哪些动作儿童可能会有困难,需要教师重点指导

      第三章:第二节、学前儿童环境卫生教育

      知识点一:开展学前儿童环境卫生教育的意义

      1.开展环境卫生教育,可以增强学前儿童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2.开展环境卫生教育,可以较好地促进学前儿童的心智和身体健康成长。

      知识点二:学前儿童环境卫生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一)目标

      学前儿童环境卫生教育是利用各种环培要素通过有效的组织而形成的一种教育者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教育过程,以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为手段,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得到发展。

      其目标是让儿童懂得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爱护公共卫生和生态环境的态度和行为,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形成初步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养成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防止环境污染对幼儿的危害,保障幼儿的身心健康。

      (二)内容

      学前儿童环境卫生教育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1.知识方面

      帮助幼儿获取人类与环境关系、动植物与环境关系的经验。

      2.态度方面

      培养幼儿初步的环境意识,让幼儿意识到环境问题,关注周围的环境问题。

      3.技能方面

      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护公共卫生和生态环境的行为习惯。

      知识点三:学前儿童环境卫生教育的实施

      (一)将环境卫生教育知识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及各项教育活动中

      “五学会五不”的要求

      (二)充分发挥家园共育的作用

      1.提升家长自身的环境教育素质

      2.为幼儿创造亲近大自然的机会

      (三)创建环保教育的环境氛围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幼儿的认知结构是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发展起来的

      幻灯片131

      第三章:第二节、学前儿童环境卫生教育

      例题讲解:

      简答题:

      1.合理的膳食有哪些卫生要求?

      答案:(1)膳食的营养成分能够充分满足学生身体生长发育、调节各种生理活动、促进健康的需要。

      (2)食物必须新鲜,对人体无害。

      (3)食物的运输,储存,选配加工符合卫生要求,使食物易于消化吸收,营养素损失少。

      (4)膳食多样化,具有良好的感官性状和一定的饱腹感。

      (5)有合理的膳食制度和进餐环境。

      (6)有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简答题:

      2.根据幼儿一日生活的内容可以提出“五学会,五不”要求主要有哪些?

      答案:学会正确用餐,不掉饭粒;

      学会垃圾的回收和分类,不随地乱扔垃圾;

      学会主动如厕,不随地大小便;

      学会走路轻,做事轻,说话轻,不大声喧哗;

      学会节约用水,随手关龙头,不浪费水。

      第三章:第三节、学前儿童身体发育与保护教育

      知识点一: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一)生长发育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二)生长发育是有一定的程序性和阶段性的连续过程

      1.头尾发展规律

      2.政策发展规律

      3.生长发育比例

      (三)生长发育的速度呈波浪式

      (四)各系统器官发育不平衡但统一协调

      1.神经系统优先发育

      2.淋巴系统再早期高处发育

      3.生殖系统迟发育

      (五)生理发育和心理发育密切相关

      (六)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

      知识点二:学前儿童身体发育与保护的目标

      (一)终极目标

      1.了解人体主要器官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2.学习保护身体的基本方法

      3.帮助幼儿逐步树立关心保护身体健康的意识

      (二)年龄阶段目标

      1、小班

      1)了解身体的外形结构,认识并学习保护五官;乐于接受预防接种和疾病治疗。

      2)初步了解治疗疾病的简单知识,不怕打针和吃药;初步了解用药的安全常识,不随意吃药,按医生(成人)要求服药。

      2.中班

      1)进一步认识身体主要外部器官及其功能,初步懂得疾病预防和治疗的重要性。

      2)进一步认识身体的主要器官,逐步形成接受疾病预防与治疗的积极态度和行为;在成人帮助下,学习处理常见外伤的最简单的方法,知道快乐有益于健康。

      3.大班

      1)初步认识身体的主要器官,如胃肠、大脑等的功能及其保护方法,学会科学用脑。

      2)了解龋齿形成的原因和预防龋齿的有关知识,理解早晚刷牙的好处,并养成习惯;了解换牙的有关知识;知道如何保护视力。

      知识点三:学前儿童身体发育与保护教育的内容

      (一)人体保护常识教育

      1)认识人体主要器官的形态、结构特点。

      2)探索身体的奥妙。

      3)学习保护身体、维护健康的方法与技能。

      (二)身体生长教育

      1)观察身体由小到大的变化。

      2)体验身体功能的完善。

      3)接受健康的早期性启蒙教育。

      知识点四:学前儿童身体发育与保护教育的组织方法

      (一)生活渗透

      (二)观察法

      (三)感知体验

      (四)游戏法

      (五)欣赏文学艺术作品

      (六)借助直观的电教技术

      知识点五:学前儿童性启蒙教育的组织与实施

      (一)树立正确的儿童早期性教育观念

      (二)进行恰如其分的儿童早期性教育

      1.端正思想,让儿童正常进入性角色。

      2.科学引导,消除儿童对性的神秘感。

      3.防微杜渐,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知识点六:学前儿童身体发育与保护教育活动设计与引导

      学前儿童身体生长发育教育是通过教育活动,体育活动、劳动和日常生活等途径进行的,特别是幼儿园教学活动,仍然是目前幼儿园实施教育的重要途径。

      学前儿童身体生长发育教育活动的设计,主要包括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以及活动延伸的设计,教师都要必须有清晰的思路,准确的表达。

      例如:右图:

      

    幻灯片142

     

      知识点七:学前儿童身体发育与保护教育的注意问题

      (一)挖掘日常生活中的教育素材

      (二)兼顾领域间的渗透与整合

      (三)教师要积累扎实的学前卫生学知识

      (四)把握教育的侧重点

      例题讲解:

      判断题:

      1.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由这一过程中的量和质的变化,因而形成了不同的发育阶段。生长发育阶段一般遵循由下到上、由远到近、由细到粗、由高级到低级、由复杂到简单的规律,具有一定的程序。( )

      答案:X,理由:由上到下、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选择题:

      2.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组织方法大都适用于学前儿童生长发育,以下不属于针对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特点的组织方法的是( )。

      A.感知体验

      B.欣赏文学艺术作品

      C.观察法

      D.实验法

      答案:D;

      解析:学前儿童身体发育与保护教育的组织方法有:1)生活渗透2)观察法3)感知体验4)游戏法5)欣赏文学艺术作品6)借助直观的电教技术。实验法不属于,因而选D。

      第三章:第四节、学前儿童饮食与营养教育

      知识点一:学前儿童饮食与营养教育的基础知识

      (一)蛋白质

      1.主要功能:

      1)构成和修补组织

      2)调节生理功能

      3)提供机体的抵抗力

      2.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评价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应从蛋白质的质和量两方面去考虑。

      3.食物来源

      含蛋白质较丰富的动物性食物有:乳类,鱼虾类,蛋类,瘦肉,肝脏等;

      植物性食物中:豆类及其制品、干果类也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二)碳水化合物

      1.主要功能

      1)机体功能的主要来源

      2)成为构成酶类、激素、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2.食物来源

      碳水化合物在自然界分部很广,膳食中主要来源于谷类食物(如大米、小麦、玉米、高粱及干果类)和根茎类食物(如甘薯、马铃薯)以及蔗糖和蜂蜜等。婴儿碳水化合物主要来源于乳类中的乳糖、葡萄糖、蔗糖等,随着辅食的添加,淀粉也成了重要来源。

      (三)脂肪

      1.主要功能

      1)脂肪是重要的体内供能物质和好的话的热能储存形式。

      2)脂肪是构成人体细胞和组织的重要组成成分。

      3)脂肪中的必需脂肪酸是婴幼儿生长发育的重要物质基础,对中枢神经的发育、细胞膜的完整性极为重要。

      4)脂肪可促进脂溶性维生素A、E、D、K的吸收。如果婴儿缺乏脂肪的摄取,可导致脂溶性维生素的缺乏症。

      5)膳食中的脂肪还可增加美味、促进食欲等。

      2.食物来源

      动物性油脂:如猪油、牛油等,含饱和脂肪酸较多,

      而植物性油脂:如花生油,豆油,菜籽油等,含人体必需脂肪酸较多,所以提倡选用植物性油脂。

      (四)维生素

      1.维生素A

      主要功能:它能保持人体正常的视觉功能,缺乏时患夜盲症,也叫“雀蒙眼”,此外,还能促进婴儿的生长发育,并与上皮细胞的健康有关,缺乏维生素A时皮肤粗糙,眼球干燥,肌体抵抗力下降。

      食物来源:动物性食品:如肝脏、肾、蛋黄、乳类等,

      某些红色、黄色或深绿色的蔬菜水果:如胡萝卜、辣椒、红心甘薯、柿子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它可以转变为维生素A,但吸收和转化的比例较低。

      鱼肝油富含维生素A,但要遵照医嘱适量服用,如果过量可能会出现维生素A中毒。

      2.维生素B1

      主要功能:可以增进食欲,帮助食物的消化吸收,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缺乏时患有脚气病.

      食物来源:在谷类、豆类、硬果类、动物内脏、干酵母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尤其在谷皮及胚芽内含量较高。

      3.维生素C

      主要功能:它能防治坏血病,故又称抗坏血酸。此外还能协助造血、促进伤口愈合、增强机体对传染病的抵抗力,并有抗癌作用。若其体内缺乏维生素C,易现全身血管出血、骨骼和牙齿断裂等症状。

      食物来源:广泛存在于新鲜蔬菜和水果中,如辣椒、西红柿、山楂、草莓、豆芽等。因此维生素C溶于水,加热易被破坏,所以提倡做菜要先洗后切、急火快炒。

      (五)矿物质

      1.钙

      主要功能:它钙是构成人体骨骼和牙齿的重要物质,少量位于体液中的钙,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不足易患佝偻病,血钙含量下降时,神经和肌肉的兴奋性增加引起手足抽搐症。

      食物来源:广泛存在于奶类及制品、虾皮、骨粉、豆类及其制品、硬果类等。

      2.铁

      主要功能: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参与体内氧的运输,如果饮食中缺铁,可使婴儿患缺铁性贫血。

      食物来源:含铁丰富的食物,有瘦肉、动物血和肝、豆制品、黑木耳和紫菜等,好的话同时补充维生素C,以促进铁的吸收。

      3.锌

      主要功能:锌是体内一种极为重要的微量元素,它是体内很多酶的组成成分或酶的激活剂,可以促进生长发育与机体外伤恢复有关,还能维护消化系统及皮肤健康。缺锌时,幼儿可出现生长迟缓、伤口愈合慢、味觉减退、食欲差并有异嗜癖。

      食物来源:牛羊肉、海产品(特别是牡蛎)、奶类及豆类中含锌较多。

      4.碘

      主要功能:碘是合成甲状腺不可缺少的原料,可以促进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促进婴儿生长发育。当碘的含量严重不足时,可使婴幼儿身体发育迟缓或停滞,智力智力低下导致呆小症。

      食物来源:海产品中的海藻类(如海带紫菜等),含碘最为丰富,是碘的最佳食物来源。

      (六)水

      主要功能:1)水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物质,人体血浆肌肉眼球等醋都含有丰富的水分。

      2)体内的水分还帮助人体进行一切生理活动和生物化学反应,水是机体物质代谢必不可少的溶液媒介。

      科学组织幼儿饮水注意问题:

      1)灵活掌握幼儿的饮水量;

      2)结合季节特点提供饮用水;

      3)组织幼儿集体饮水时,应符合卫生要求。

      (七)热能的来源以及应用

      来源:膳食热能来自于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三大产热营养素。

      应用:1)基础代谢;

      2)食物特殊动力作用;

      3)生活活动;

      4)生长发育

      知识点二:学前儿童饮食与营养教育的目标

      (一)学前儿童饮食与营养教育的终极目标

      1)让学前儿童初步了解食物的名称,种类及特点知道不同食物有不同的营养,懂得平衡膳食的基本道理,掌握保护消化器官的知识和技能。

      2)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饮食习惯,纠正偏食、挑食、过食等行为。

      3)教给学前儿童独立进餐和使用餐具的技能。

      4)防治学前儿童营养不良,促进其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发展

      (二)学前儿童饮食与营养教育的分类目标

      学前儿童饮食与营养教育的分类目标包插知识经陷,情感教度、行为习惯三方面。

      (1)知识经验

      1)了解食物中的主要营养素。2)知道常见的富有营养的食品的名称和营养,3)知道营养与健康的关系。

      4)知道常见的不良饮食习惯以及对身体的危害。5)知道饮食的卫生要求。

      (2)情感态度

      1)对了解营养知识、培养良好饮食习惯感兴趣。2)喜欢吃各种常见食物。3)愿意讨论营养问题。

      4)对自己以及周围他人的饮食状况予以关注。

      (3)行为习惯

      1)有文明进餐的行为习惯。2)不吃零食,不挑食、不偏食。3)能评价自己和别人的营养状况、饮食行为。

      (三)学前儿童饮食与营养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

      1.小班

      (1)健康知识

      1)知道健康的身体需要营养,营养食物有多种多样。2)认识几种常见营养食物,知道它们对身体的益处。3)懂得饭前要洗手,饭后要漱口、擦嘴、洗脸。

      (2)情感态度

      1)对了解营养知识感兴趣。2)愿意参加健康教育活动。3)愿意吃富有营养的奶类、蛋类、蔬菜、水果等。4)愿意参加体育锻炼。

      (3)行为习惯

      1)学会愉快的独立进餐。2)初步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排食、不偏食、不边玩边吃。3)学会用勺吃饭。

      4)初步养成饭前洗手、饭后漱口、洗脸的习惯。

      幻灯片157

      2.中班

      (1)健康知识

      1)知道身体的生长发育与营养摄入状况有关系。2)知道常见的富有营养的食品的名称和作用。3)知道饮食卫生的要求。4)知道常见食物的特性、食用方法。5)了解家乡特色食品的饮食文化。

      (2)情感态度

      1)对了解营养知识感兴趣,喜欢摄入多种食物。2)愿意参加健康教育活动。3)关心自己的营养与健康,愿意吃富有营养的常见食物。4)愿意参加体育锻炼。5)喜欢讨论营养与健康问题。

      (3)行为习惯

      1)进餐前主动洗手,会用餐巾纸。2)能熟练用勺吃饭,并学习用筷子吃饭。3)进餐时细嚼慢咽,不多说话,不边走边吃。4)不偏食、不挑食,不多喝饮料。5)能评价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和饮食习惯。

      3.大班

      (1)健康知识

      1)了解消化系统的作用,知道保护消化系统的重要性。

      2)知道简单的营养知识。

      3)知道我国的特色食品,初步了解饮食文化的粗浅知识。

      4)知道营养全面的重要性。

      5)知道营养与健康的关系,初步了解营养不良的症状及矫正方法

      (2)情感态度

      1)喜欢了解营养健康知识。

      2)有意识克服偏食、挑食、过食等欧食习惯,喜欢吃各种食物。

      3)感觉到集体进餐的愉悦,并愿意为同伴服务。

      4)有关注家人营养状况的兴趣。

      5)主动锻炼身体,保持精神偷快。

      (3)行为习惯

      1)巩固和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2)掌握正确使用筷子吃饭的技能。

      3)运用已有营养知识选择营养食品,主动不吃非健康食品。

      4)能主动收拾食物残渣、食具,摆放好桌椅,认真做好值日生工作。

      5)能够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身体健康状况、饮食情况和自己的饮食习惯。

      知识点三:学前儿童饮食与营养教育的内容

      1.学习初浅的食品营养和饮食卫生知识

      2.形成平衡和合理膳食的积极态度

      3.培养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4.纠正营养不良的学前儿童的饮食习惯

      知识点四:学前儿童饮食与营养教育的实施

      (一)学前儿童合理膳食的组织与管理

      1.提供平衡膳食。

      (1)食物合理搭配

      (2)食物不应含有致病微生物及任何有害物质

      (3)食物烹调加工应使食物易于消化吸收和减少营养素的损失

      (4)膳食多样化,具有良好的感官性状和一定的饱腹感

      2.制定合理的膳食制度

      3.创设适宜的健康的膳食环境

      4.组织学前儿童愉快的进餐

      5.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二)学前儿童饮食与营养教育活动的组织

      1.学前儿童饮食与营养教育的方法

      1)讲解示范

      2)情景表演

      3)感知体验

      4)游戏

      5)讨论评议

      6)参观访问

      2.学前儿童饮食与营养教育活动设计举例

      知识点五:学前儿童饮食与营养教育的注意问题

      (一)注意随机教育

      (二)实现家庭幼儿园和社会饮食营养教育一体化

      (三)考虑学前儿童的个体差异

      (四)重视学前儿童的膳食心理卫生

      1.结合学前儿童的膳食心理特点,提供食物

      2.纠正饮食问题时,要避免消极的暗示作用

      例题讲解:

      填空题:

      1.三大产热营养素是指()、()、()。

      答案: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

      填空题:

      2.简述铁缺乏对学前儿童的影响。

      答案:学前儿童生长发育迅速,对铁的需求量也比较大。我国儿童铁缺乏高达30%~40%。铁营养状态不良的儿童,精神发育和运动发育与正常儿童存在显著差异,典型表现为易激动或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铁缺乏影响机体免疫功能、造成反复感染。当贫血儿童处于污染的环境中时,有毒重金属(如铅、镉等)吸收增加,即使贫血被纠正,铁缺乏性贫血对儿童脑的损伤也是不可逆转的。重度贫血的儿童死亡率增加,年龄越小,死亡率越高,如果合并其他营养不良,死亡的危险性更高。

      填空题:

      3.简述学前儿童营养教育的目标。

      答案:营养教育的目标是让学前儿童初步了解食物有不同的名称、种类及特点,不同食物有不同的营养,懂得平衡膳食的基本道理;纠正学前儿童偏食、挑食、过食、不注意饮食卫生的态度和习惯;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饮食习惯,学会自己进餐和掌握使用餐具的技能;防治儿童营养不良,促进其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

      第三章:第五节、学前儿童安全生活教育

      知识点一:学前儿童发生意外事故的原因

      (一)从成人角度来看从学前儿童角度来看

      安全教育管理相关规章制度不够健全,保教人员缺乏责任心,致使对幼儿的保护不当而发生意外伤害;安全设施设备不全,使用的设备不符合安全要求,周围环境中的存在不安全因素,外来的不可控因素对安全的威胁等。

      (二)从学前儿童角度来看

      1.自身的生理发展水平有限

      2.对危险性情景的认识不足

      3.好冲动的行为特点

      知识点二:学前儿童安全生活教育的目标

      学前儿童安全生活教育是根据学前儿童动作发展认知发展以及生活经验等方面的特点,加强学前儿童对周围环境中潜在危险的认识,提高其预见性和保护技能,减少意外伤害发生,提高生命质量的教育。

      学前儿童安全生活教育的目标包括使学前儿童懂得安全和自我保护的知识,培养关注安全和自我保护的积极态度,增强自我保护技能,消除不安全因素,防止或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

      知识点三:学前儿童安全生活教育的内容

      (一)学前儿童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

      (二)学前儿童安全知识与技能的教育

      1.知道玩电玩火玩水的危害;

      2.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3.不携带不安全的物品;

      4.外出活动时注意安全;

      5.遵守运动和游戏规则;

      6.防止坏人拐骗;

      7.学习认识交通标识,遵守交通规则;

      8.学会求救的技能

      (三)养成遵守安全规的习惯

      知识点四:学前儿童安全生活教育的实施

      (一)幼儿园安全生活管理措施

      1.创设安全环境

      1)活动场所;

      2)生活用品;

      3)玩具;

      4)药品;

      5)食物;

      2.建立健全安全制度

      幼儿园安全制度包括:门卫制度接送、学前儿童制度、交接班制度、房屋设备管理制度。

      3.开展保教人员安全教育

      保教人员的安全常识教育要求:

      1)懂得一般的安全常识

      2)学会识别周围环境中的安全事故隐患

      3)掌握意外伤害急救的知识和处理方法

      (二)学前儿童安全保护意识的培养

      1.日生活中安全保护意识的培养

      1)进餐

      2)睡眠

      3)过渡环节

      4)离园

      2.教育活动中,安全保护意识的培养

      3.注重给予学前儿童情感安全

      (三)加强对幼儿的体能训练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四)训练学前儿童遇到意外时的求助技能

      (五)加强家园联系共筑安全教育网络

      (六)利用社会资源进行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

      知识点五:幼儿园常见意外事故的急救与处理

      (一)简单性创伤

      1.擦伤

      若伤口较浅,仅仅蹭破了表皮,只需将伤口处的泥沙等杂物清洗干净即可:若伤口较深或有出血,应先用生理盐水清洁伤口,然后用消毒药品对伤口消毒,处理后无需包扎。

      2.扎伤

      用消毒过的针或镊子顺着刺的方向把刺全部挑拔出来,不应有残留,并挤出淤血,随后用酒精消毒伤口。如果有刺扎入指甲盖等难以拔除时,应送医院处理。

      3.划伤与割伤

      幼儿使用剪刀、小刀等或触摸破碎的玻璃器具时,常会发生划伤或切割伤。处理时用干净的纱布按压伤口止血,止血后在伤口周围用75%的酒精由里向外消毒,敷上消毒纱布,包扎。

      4.挤伤

      处理时若无皮肤破损,迅速用凉水冲洗冷敷,防止局部淤血,并可减轻痛苦;若有出血,应消毒、包扎、冷敷。若出现指甲脱落,应及时就医。

      (二)鼻出血

      1)安慰幼儿不要紧张,要安静地等大人来处理。因为多数幼儿见到流血会产生恐惧感。

      2)头略向前低,用手指捏住鼻翼,张口呼吸,一般压迫10分钟可止血。

      3)用湿毛巾冷敷幼儿的前额、鼻根等部位。

      4)出血较多时,可用脱脂棉卷、纱布卷堵塞鼻腔,填紧些才能止血。若经以上处理,仍流血不止,或流血倒流入咽喉,应立即去医院处理。

      5)止血后短时间内不可用力揉鼻,也不可做剧烈运动,避免再次鼻出血。

      (三)咬伤、蜇伤

      1.被蚊子咬伤时,可在患儿患处涂清凉油、牙膏等,以减轻痛痒感。

      2.若被蜜蜂蜇伤,可在伤口处涂弱碱性液体,如淡碱水、肥皂水等,一般不会出现严重的全身症状。

      3.若被黄蜂蜇伤,轻者伤口处红肿疼痛,重者出现气喘、呼吸困难。此时可在伤口处涂弱酸性液体,如食醋。有气喘时,可服用扑尔敏、苯海拉明等,并及时就医。

      (四)异物入体

      1.眼内异物

      1)不要用力按挤或揉搓眼睛;

      2)粘在角膜或巩膜表面异物,翻开眼皮用干净柔软手帕或棉签擦去;

      3)未取出,极度不适立即就医

      2.鼻腔异物

      1)安慰使安静配合;

      2)较浅异物让其深吸一口气,用手紧按无异物鼻孔,擤鼻;

      3)取出后若鼻粘膜损伤涂消炎药或口服消炎药

      3.咽部异物

      如鱼刺、骨头渣等卡咽部或嵌入扁桃体,

      不可大口吞饭、吞菜或喝醋,应去医院利用喉镜辅助取出

      4.外耳道异物

      1)非生物:歪头单脚跳;

      2)生物:强光引诱自行爬出

      5.气管异物

      1)较小儿童:倒提,拍背;

      2)较大儿童:跪在地上或是趴在成人腿上,臀部抬高头放低,拍其后背;

      3)站在儿童身后,两手抱起腹部,迅速有力向上向后挤压,借助气流冲出异物。

      6.吞咽异物

      1)体积小,无尖锐:含大量粗纤维蔬菜;

      2)体积大,有异物:立即就医

      (五)创伤出血

      1.一般止血法

      1)小伤口出血,生理盐水洗净伤口周围,将异物(泥沙)冲洗干净。

      用消毒药品从里向外消毒,盖上消毒纱布块,用绷带较紧地包扎伤处,以不出血为度。

      2)伤口较小的静脉或毛细血管出血,可用干净的纱布紧压出血处,即可止血。

      2.加压包扎止血法

      伤口较大,出血较多,常用消毒纱布、千净毛巾、棉布等(这些物质统称敷料),折成比伤口稍大的垫子盖住伤口,用绷带或三角巾加压包扎,止血。对一些较大伤口的出血,一般采用这种方法。

      (六)头面部创伤

      1.伤后出血时

      外伤出血时,轻轻触摸患儿伤口周围的颅骨,如有松动,应怀疑骨折,此时切勿按压;如无松动,立即用干净的纱布垫在伤口上按住止血,并及时送医院检查治疗。

      2.伤后未出血时

      伤后未见出血,成人也要对摔伤的儿童进行密切观察,观察有无下列症状出现:平时很调皮、好动的幼儿此时变得很温顺,而且感觉疲乏;受伤后有恶心、呕吐的现象;受伤后出现过意识丧失,或正处于意识丧失状态;头部剧烈疼痛,脸色苍白:眼内、耳内、鼻内有出血;身体痉挛、手脚麻痹、言语障碍等。如有以上情况出现,可能有发生颅内出血的危险,应立即送医院救治。

      (七)烧伤、烫伤

      1.立即清除造成烧伤烫伤的根源

      如遇火焰灼伤,应迅速将幼儿脱离火源,扑灭伤者身上的余火。对热汤、热粥烫伤幼儿,应立即脱去浸湿的衣服,不易脱去时,切忌强行撕拉,可用剪刀剪破撕开,充分暴露创面。

      2.根据受伤的程度不同及时处理创面

      根据烧(烫)伤的深浅不同,烧(烫)伤可分三度:

      一度烧(烫)伤只损伤皮肤表皮层,局部皮肤红肿、疼痛、无水疱。处理时可将损伤部位用凉水或冷开水反复冲洗,若手足灼伤可直接浸于冷水中,至疼痛缓解后去除冷水。可在伤面上涂清凉油或烫伤药膏等,一般4~5天可痊愈,不留疤痕。

      二度烧(烫)伤伤及真皮层,局部除红肿外,还出现水疱,疼痛剧烈。

      三度烧(烫)伤伤及皮下组织和肌肉,甚至累及骨骼。

      对二、三度烧(烫)伤的患儿,可用干净的纱布、毛巾等覆盖创面,或用干净的床单包裹住,不要弄破水疱,及时送医院救治。有时烧(烫)伤面积较大,患儿可能烦躁口渴,可少量多次喝些淡盐水。

      (八)惊厥

      当惊厥发生时,首先应该尽快控制惊厥,同时寻找病因,并防止抽搐再次发生。一般采取以下处理方法:

      1.畅通呼吸道:将患儿转移至安静环境中,让其侧卧,松开衣领,便于及时排出口中分泌物。将毛巾或手绢、纱布等拧成麻花状置于患儿上下牙齿之间,防止咬伤舌头。

      2.专人守护:幼儿发生惊厥后,成人可轻按患儿抽动的上下肢。要有专人守护,防止幼儿坠床。

      3.设法降温:若幼儿因高烧抽风,应采用冷敷、温水擦浴、酒精擦拭等方法降温,或口服退烧药以降温。

      4.辅助处理:可针灸或重压人中穴,以减轻抽搐程度和缩短抽搐时间。

      经过以上初步处理,控制住惊厥程度时,要迅速将患儿送至医院治疗。

      (九)骨折

      1.症状

      除了严重骨折可有休克等全身表现,一般骨折以局部症状为主。

      一般有:疼痛与压痛、畸形与局部肿胀、功能障碍等表现。

      2.急救处理

      骨折的急救原则是:固定伤肢、限制活动。如果患肢明显畸形,可用手牵引患肢,使之挺直,然后加以固定。如有出血,应先包扎、止血,然后根据骨折的不同部位分别进行临时固定。

      固定的方法如下: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就地取材,选择长短、宽窄适合小儿的竹板、木棍、硬纸板等,用来作为夹板,垫上棉花或布类,先固定骨折的两个断端,然后固定上下两个关节,露出手指或者足趾,以便观察血液循环情况。如果没有夹板或者其他代用品,可将受伤的上肢固定在胸部,将受伤的下肢同健肢固定在一起。患儿经过妥善固定以后,应迅速送往医院,在运送的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儿全身有无其他症状。

      (十)触电

      1.症状

      局部症状:触电部位皮肤灼伤,创面较深,成黄白色,与正常皮肤界限清楚,重者可以深达肌肉与骨骼,致使皮肤炭化、骨骼断裂。

      全身症状:患儿在短时间内有头晕、心悸、惊恐、面色苍白等反应。重者可发生严重的电休克而出现心跳、呼吸的骤停。

      2.急救

      首先要切断电源。应采用当时当地最迅速有效的方法使患儿脱离电源,立即关闭电源或者用干燥的木棒、竹竿等绝缘体挑开电线。

      立即检查患儿的精神、呼吸和心跳,必要时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不要轻易放弃抢救,在抢救的同时,应立即送医院进一步处理。

      例题讲解:

      名词解释:

      1.脑震荡:

      答案:颅骨没有受伤,只是因为外力波及脑部,使脑部组织受到震荡,最初可有数分钟的意识丧失。清醒后,对于受伤经过不能回忆感到头痛、头晕,并有呕吐。经休息后症状减轻,不留后遗症。

      例题讲解:

      案例分析:

      2.某某幼儿园幼儿排队下楼准备做早操,突然,大班某一幼儿芊芊推倒了另一幼儿齐齐,致使齐齐从二楼楼梯滚下,当场并未出现明显外伤。但齐齐惊吓过度,呼吸和心脏暂停。问题:假定您是该幼儿园的教师,您将如何对齐齐采取口对口吹起法和挤压心脏法?

      答案:齐齐为大班幼儿,呼吸、心跳同时停止,胸外心脏挤压与口对口吹气需同时进行。可每吹一口气,做心脏挤压4~5次。为了避免吹气和挤压互相干扰,吹气时,挤压的动作暂停。

      吹气方法:对较大的儿童:救护者深吸一口气,捏住病儿的鼻孔,用嘴贴紧病儿的嘴,向里吹气。吹完一口气,嘴离开,放松病儿鼻孔,轻压其胸部,帮助呼气。这样有节奏地进行,每隔3~4秒钟吹一次。如果病儿牙关紧闭,也可对着鼻孔吹气,方法与口对口吹气法一样。

      挤压心脏:对年长儿童:救护者把右手掌放在胸骨偏下方,左手压在右手上,呈交叉式,以助右手之力,每分钟按压60~80次。

      在进行胸外心脏挤压时,要垂直向下用力,挤压面积不可过大,以免伤及肋骨,更不能挤压左胸乳头处,该处为坚硬的肋骨,非但起不到按压心脏的效果,还可能造成肋骨骨折,刺伤肺脏,使病情加重。

      第四章:第1节、学前儿童体育概述

      知识点一:学前儿童体育相关概念

      (一)学前儿童体育的内涵

      学前儿童体育是指遵循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和规律,结合安全、卫生等多种保育教育措施,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和活动兴趣,促进其身心的协调发展,从而增强体质为目标的一系列锻炼身体的教育实践活动。

      (二)体质的含义

      体制即人体的质量,是指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它通常包括四方面:体格、体能、人体的适应能力和心理状态。

      1.体格

      体格是指人体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的发展状况。

      2.体能

      体能是指人体在从事身体运动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包括身体素质和身体基本活动能力这两个方面的发展水平,体格健壮是体能发展的基础。

      身体素质特指在运动中反映出来,支持高效完成运动的动作过程的身体机能状况或品质,一般包括力量、耐力、速度、灵敏性、柔韧性和平衡能力等方面的内容。

      3.适应能力

      人体的适应能力是指人体在适应内、外界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机能能力。对学前儿童来说,应具备的最基本、最主要的人体适应能力包括对环境的条件及其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两方面。

      4.心理状态

      心理状态是指人的情绪抑制个性等方面的心理特征。

      衡量学前儿童体质的强弱,应从以上出方面来全面加以考虑,增强体制,就要使其体格强壮,体能全面发展,人体适应能力强,心理状态良好这四个方面协调统一发展。

      知识点二:学前儿童体育的意义

      (一)体育运动与学前儿童身体发展

      幼儿期正处于生长发育十分迅速和旺盛的时期,同时又是塑造幼儿体能的关键时期。

      (二)体育运动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

      1.体育运动与学前儿童认知发展

      适当的身体运动可以改善大脑供氧状况,提高机体对氧的利用率。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把儿童思维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2)前运算阶段(2-7岁)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4)形式运算阶段(11-17岁)

      2.体育运动与学前儿童个性发展

      幼儿期是“自我”的萌芽时期,是个性的最初形成时期。身体运动对学前儿童个性发展的作用表现为:

      1)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使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

      2)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意志品质

      3.体育运动与前儿童社会性培养

      1)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互相合作的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2)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竞争意识

      例题讲解:

      选择题:

      1.上体育课时体育老师给中班的小朋友们测量身高体重,测到明明时,他的身高为115cm,体重为20kg。此时所说的身高体重是( )。

      A.体能

      B.体格

      C.体型

      D.体质

      答案:B;

      解析:体格是指人体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的发展状况,它主要包括人体生长发育的水平,体型和身体姿势通常生长发育良好,形态结构完整,体型正常,身体姿势端正等体格健壮的标志

      简述题:

      2.体育运动对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有怎样的意义?

      答案:(1)体育运动影响着学前儿童认知的发展,适当的身体运动可以改善大脑供氧状况,提高机体对氧的利用率。

      (2)体育运动影响学前儿童的个性发展,可以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使幼儿获得成功的经验,也可培养幼儿的良好意志品质。

      (3)体育运动影响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培养,可以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互相合作的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也可培养幼儿竞争意识。

      第四章:第二节、学前儿童体育的目标

      知识点一:学前儿童体育总目标

      学前儿童体育总目标是依据《规程》确定的保教目标和《纲要》中规定的健康领域总目标制定的。具体表述为:

      1)培养学前儿童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使其养成积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2)通过开展适合于学前儿童的身体运动,促进身体正常的生长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发展身体素质和基本的活动能力,培养正确的身体姿势,提高机体适应能力,不断增强体质。

      3)通过身体运动,丰富学前儿童的知识和经验,发展智力,促进社会性的发展,激发愉快的情绪体验,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与个性,以增进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

      知识点二:学前儿童体育年龄阶段目标

      (一)小班体育目标

      1)能上体正直、自然的走和跑;能向指定方向走和跑;能在指定范围内四散跑、追逐跑;能步行1km,连续跑约半分钟;能一个跟着一个走,走成一个圆:能较轻松地双脚交替跳着走。

      2)能较轻松自然地双脚同时向前跳、向上跳:能从25cm高处自然地跳下。

      3)能双手用力将球向前、上、后方抛;能单手自然地将沙包等轻物投向前方。

      4)能在平行线(或窄道)中间走;能在宽25cm、高(或斜高)20cm的平衡木(或斜坡)上走。

      5)能在65~70cm的障碍物(如绳子、皮筋、拱形门等)下钻来钻去;能手膝着地(垫)自然协调的向前爬:能在攀登架上爬上爬下,或从网的一侧爬越至另一侧(必要时教师可帮助)。

      6)初步学会听各种口令和信号并做出相应动作;能边念儿歌或边听音乐做模仿或简单的徒手操。

      7)会玩滑梯、攀登架、转椅等大型体育活动器械并注意安全;会骑小三轮自行车;会推拉独轮车;会滚球、传球、抛接球和原地拍皮球;会利用球、绳、棒、圈等小型多样的体育器材进行身体锻炼。

      8)喜欢并愿意参加体育活动;初步掌握体育活动的有关知识和规则,团结合作,爱护公物;能合作收拾某些小型体育器材。

      (二)中班体育目标

      1)能听信号按节奏上下肢协调地走和跑:能听信号变速走、变速跑,能听信号变化方向走;能前脚拿着地走,倒退走;能跨过低障碍物走。能烧过障码物凯:能快跑≥0m-走跑交替(或慢跑)200m左右:能在一定范围内四散追逐跑。能步行1.5km,连续跑约1分钟:能听信号切断分队走、一路纵队走。

      2)住自然摆臂连续纵跳触物(物体离幼儿举手指尖20cm左右):能双脚熟练地向前或双脚在直线两侧行进跳:能立定跳远,跳距不少于30emE能双脚站立由高30cm处社下跳,落地轻:能助跑跨跳平行线,跳距不少于40cm;能单、双脚轮换跳,单足连续向前眺。

      3)能肩上挥臂投掷轻物:能自抛、自核低(高)球:能两人近距离互抛互接大球;能滚球击物:能左右手拍球。

      4)能在宽20cm、高30cm的平衡木(或斜坡》上走:能原地自转至少3圈不跌倒.能闭目向前走动至少10步。

      5)能熟练协调地在60cm高的障碍物(如圈、拱形门等)下较灵活地侧钻:能手、脚着地(垫〕协调地向前爬;能手脚熟陈协调的在攀登架、攀登网或助木上爬上爬下;能团身滚。

      6)能较熟练地听各种口令和信号并做出相应的动作;能听信号集合、分散、排成4路纵队(包括切断分队):能随音乐节奏较准确的散徒手操和轻器械操。

      7)会玩跷跷板、秋千等各类大型体育活动器械;会骑小三轮车、带辅轮的小自行车;会用球、绳、棒、圈以及其他废旧材料(如易拉罐、可乐瓶、报纸等)开展小型多样的体育活动。

      8)具有一定的抵御寒、暑、饥、渴的能力和抵抗疾病的能力。

      9)喜欢并能较积极地参加体育活动,初步养成参加体育活动的习惯;能较自觉地遵守体育活动的规则;互助合作、爱护公物,能及时收拾小型体育器材。

      (三)大班体育目标

      1)能轻松自如地绕过障碍进行曲线走和跑:能快跑30m或接力跑;能走、跳交替(或慢跑)300m左右:能步行2km,连续跑约1分半钟:能听信号左右分队走。

      2)能原地蹬地起跳连续纵跳触物(物体离幼儿举手指尖25cm左右):能双脚熟练地改变方向(前、后、左、右、转身)跳;能从35~40cm高处自然地跳下,落地轻稳,能立即跳远,跳距不少于40cm;能助跑跨跳平行线,跳距不少于50cm:能助跑跳远,跳距不少于40cm;能助跑屈膝跳过高度约40cm的垂直障碍,能连续向前跳跃多个高40cm、宽15cm的障碍。

      3)能够半侧面、单手投掷小沙包等轻物约4m远;会肩上挥臂投掷轻物并投准目标(如直径不少于60cm的标靶,投掷距离约3m);能抛接高球,或两人相距2~4m互抛互接大球。

      4)能在宽15cm,高40cm的平衡木上交换手臂动作(叉腰、平举、上举等)或持物走;能两臂侧平举闭目起踵自转至少5圈,不跌到;能两臂侧平举单足站立不少于5分钟。

      5)能熟练协调地侧身、缩身钻过50cm高的障碍物(如拱形门等);能手脚交替协调熟练地在攀登架或肋木上爬上爬下,能在单杠或其他器械上做短暂的悬垂动作:能在攀登绳(棒)上爬高约15m:能熟练地在垫上前滚翻、侧滚翻。

      6)能熟练地听各种口令和信号并做出相应的动作;能听信号迅速地集合、分散、整齐队列、变化队形:能随音乐节奏有精神地做徒手操和轻器械操,动作有力、到位。

      7)会玩低单杠、秋千脚蹬车或其他大型体育活动器械,会踩高跷、跳绳(50次以上)、跳皮筋;会运球、传接球、用脚踢(带)球;会用球、绳、棒、圈、积木、报纸、轮胎或其他废旧材料开展各种身体锻炼活动。

      8)具有较强的抵御寒、暑、饥、渴的能力和抵抗疾病的能力。

      9)热爱体育活动,有积极参加各种身体锻炼的习惯;能自觉遵守体育活动的规则和要求,合作、负责、宽容、谦让、爱护公物;有较强的集体观念;敢于克服困难,能体验克服困难取得胜利后的愉悦;能独立或合作收拾各种小型休育器材。

      知识点三:学前儿童体育分类目标

      (一)学前儿童基本动作练习目标

      (二)学前儿童基本体操练习的目标

      (三)学前儿童体育器械练习的目标

      (四)学前儿童体育游戏的目标

      知识点四: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目标

      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目标是依据体育教育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上一单位活动的反馈信息及幼儿的“最近发展区”的方面来制定的。

      

     

      

     

      例题讲解:

      选择题:

      1.以下不属于小班体育目标的是( )

      A.会骑小三轮自行车

      B.能在65-70mm的拱形门下钻来钻去

      C.能熟练地听各种口令和信号并做出相应的动作

      D.喜欢并愿意参加体育活动

      答案:C;

      解析:C项:能熟练地听各种口令和信号并做出相应的动作是大班的体育目标;其余都是小班的体育目标。

      简答题:

      2.简述学前儿童体育游戏目标。

      答案:(1)有效地激发和培养学前儿童对体育游戏的兴趣;

      (2)全面增强学前儿童的力量、速度、耐力、平衡灵活性等体能;

      (3)有效地促进走、跑、跳、投等基本动作的发展;

      (4)较好的发挥学前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5)培养学前儿童勇于竞争、勇于创新、自主自立、不怕挫折的个性品质,合作精神、集体意识以及社会交往能力等。

      第四章:第三节、学前儿童体育的内容

      知识点一:基本动作练习

      (一)走步

      1.走步的基本要求

      动作要放松、自然,上体要保持正直,肩部肌肉要放松:两臂前后适度的自然摆动,向前摆动时肘部稍弯曲:走步时要有合理而稳定的节奏,步幅大小适宜均匀,有精神有节奏的走;脚落地时要轻,脚尖向前,两脚内侧基本保持在一条直线上,保持好身体重心,避免走步时身体左右摇晃。

      2.各年龄班幼儿走步能力发展的特点

      3~4岁幼儿:已能平稳、熟练地走步,并能初步控制走步方向,但是步幅小、不稳定,走时摆臂幅度小,上下肢配合不够协调,腰部转动不够灵活。走路时注意力容易分散,排队走步时保持队形的能力差、节奏性差。

      4~5岁幼儿:步幅较稳定,上下肢配合协调,个人的走步特点已初步形成。在不断练习下,能掌握多种走步技能,排队走能够保持队形,并能够随节拍走,但调节节奏能力尚差,注意力仍易分散。

      5~6岁幼儿:走步已自然放松,平衡协调,能较好的调节步幅和走步节奏。排队时能较好地保持队形,步幅已增至约50cm,能独立提出新的走步动作,如听信号变速、变方向走等。

      3.各年龄班走步姿势练习及动作指导

      各年龄班幼儿有不同的走步的姿势,通过各种走步姿势的练习引起幼儿的兴趣,以发展幼儿的身体和运动技能。

      个小班:指定范围内四散走(可穿插游戏情节或模仿动物走)、轻轻走、变化手臂动作走、拍响走、持物走、协同走。中班:听信号走、脚尖走、蹲着走、平衡板上走、上下坡走、倒退走。

      大班:一对一整齐的走、赤足走、听信号变速或变方向走等。

      【教学指导】幼儿走要轻松、自然。教学重点是腿的动作和躯干的正直,抬腿不要过高,也不能过低,落地要轻:采用多种不同走的形式激发幼儿练习走的兴趣;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走路的正确姿势。

      (二)跑步

      1.跑步的基本要求

      上体保持正直并稍向前倾;两手轻轻握拳,两臂屈肘置于体侧,前后自然地摆动;

      要有蹬地、腾空阶段;脚落地时要轻;快跑时会用力蹬地等。

      2.各年龄班幼儿走步能力发展的特点

      3~4岁幼儿:步幅时大时小,速度慢,步幅不均匀;直线跑跑不直:起动、止动、转身和动作转换速度很慢,跑步中控制身体的能力差;稍有碰撞或地面凹凸不平就容易摔倒;速度观念和竞赛意识缺乏,对胜负不关心,抗疲劳和克服困难的精神弱。

      4~6岁幼儿:跑步能力发展迅速,无论是跑的技能、速度和耐力还是心理素质都有明显的变化:步幅较大,动作已较协调放松:速度、竞争意识增强,特别是男孩子爱比赛,对胜负的情绪反映较强,跑步中能够克服疲劳和一些困难,表现出较强的意志力。

      3.各年龄班跑步姿势练习及动作指导

      小班:在一定范围内四散跑、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跑、一个跟着一个跑等。

      中班:在一定范围内四散追逐跑、10~20m快跑、接力跑、一路纵队跑等。

      大班:四散追逐跑躲闪跑、20~30m快跑、听信号变速变方向跑等。

      【教学指导】

      幼儿跑的练习重点是腿的动作,要求“步子大些、落地轻些”。跑步过程中,教会幼儿使用口鼻混合呼吸气的方法。加强运动生理防护,做好活动前准备运动,重点是腿部关节、韧带、肌肉的准备活动以防受伤,活动中要控制好跑的时间和强度,活动后安排些活动量小的整理放松活动,以利于幼儿心率的恢复与心肺的健康。另外,四散跑、追逐跑等活动中,要提醒并教会幼儿及时躲闪,不要相互碰撞,防止运动损伤的发生。

      (三)跳跃

      1.跳跃的基本要求

      蹬地动作要有力,落地动作要轻,动作要协调。包括预备、起跳、腾空、落地四个阶段,预备时腿稍屈,臂后摆,上体稍前倾;起跳时臂后摆,腿蹬直;落地时屈膝以保持平衡、缓冲震荡。

      2.各年龄班幼儿跳跃能力发展的特点

      3~4岁幼儿:能够掌握双脚起跳动作,蹬伸的力量弱、速度慢、蹬地动作不充分;不会摆臂助跳,或无意识的自然摆臂助跳,幅度很小,方法不合理,与腿的蹬伸不很协调;落地时不能主动屈膝缓冲和保持平衡,落地较重,易失去平衡。

      4~5岁幼儿:动作发展很快,跳跃的远度、高度和连续跳的持续时间增加明显。

      5~6岁幼儿:能够有意识的摆臂助跳,蹬腿和摆臂较协调,落地时能有意识地屈腿缓冲。

      归纳起来,幼儿期跳跃能力发展的特点与规律是:由无意识向有意识,如双臂由不摆动或无意识的自发摆动向有意识的合理的摆动发展,落地动作由无意识被动屈膝向有意识的屈腿缓冲发展;由不关心跳跃距离到关心跳跃距离。

      3.各年龄班跳跃姿势练习及动作指导

      小班:双脚同时向上跳,双脚向前行进跳,双脚跨跳过一条小河等。

      中班:原地纵跳触物、立定跳远、单脚连续跳、助跑跨跳过两条平行线等。

      大班:双脚向上、向侧跳,助跑跨跳,跳绳,跳皮筋等。

      【教学指导】跳跃动作时要把起跳和落地动作作为指导和练习的重点。根据幼儿年龄、教学目标选择跳的类型和内容,注意发展幼儿的力量素质、协调能力等相关身体素质。兼顾心理健康教育,注意发展心理素质,培养幼儿大胆跳跃时所需要的自信、果断和勇敢等,发展幼儿的自我认识、自我发展、自我评价的意识。确保活动中的安全,教育幼儿不要从高处跳到坚硬的地面上,好的话有沙坑或地垫的保护。注意到个体能力发展、身体状况等的差异。

      (四)投掷

      1.投掷的基本要求

      投掷动作通常可以分为两关;掷远、掷准。掷远要求有较好的挥臂动作和转体动作掷准要求不仅需要一定的肌肉力量,还要求具有良好的目测力及动作准确性。

      2.各年龄班幼儿投掷能力发展的特点

      3~4岁幼儿:已能基本掌握原地单手肩侧、肩上、低手、双手头上、腹前等投掷动作。动作不协调,主要是上肢用力,下肢和躯干不能协调配合;力量小,投掷距离短;方向和出手角度不稳定、不准确。

      4~5岁幼儿:在原有基础上,投掷能力发展较快。

      5~6岁左右的幼儿:已经能够熟练的掌握单手肩上、肩侧等投掷动作,且协调性较好,投掷准确性及远度有了明显提高。

      归纳起来,幼儿期投掷能力发展的特点与规律是:投掷能力随年龄增长而增强:男女差别大,女孩各年龄的平均值均低于男孩,而且随年龄增长差别越明显;动作发展由仅上肢用力发展到全身用力。

      3.各年龄班投掷姿势练习及动作指导

      小班:自然向前上方或远处挥臂掷物,双手头上、腹前投掷,单手肩侧投掷等。

      中班:单手肩上投掷、单手低手投掷等。

      大班:双手胸前投掷、半侧面转体肩上掷远、单手投准等。

      【教学指导】

      发展投掷动作时重点是发展幼儿投出时的上肢动作和全身协调用力的能力。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投掷的距离,投掷目标的大小、动静,投掷物的重量等方面逐步提高难度。兼顾左右手的协同锻炼,促进机体的均衡发展。通过变换投掷物、采用游戏法等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五)攀登

      1.攀登的基本要求

      攀登的种类有很多种,按参与动作的身体部位划分为:双手的攀登、双脚的攀登、双手双脚共同攀登。

      具体要领是:

      双手攀登一般是攀杆、攀绳,一般不适合学前儿童。双脚攀登如登台阶、登小山坡等,练习登台阶是幼儿掌握攀登技能的基础。双手双脚共同攀登,如攀登架的使用主要有两种攀登方法;并手并脚攀登、手脚交替攀登。并手并脚攀登即两手先后都握住同一横木,两脚也是先后踏上同一横木。双手握横木时要求幼几必须是“大拇指与其他四指分开握住横木”,使其较牢固和安全。这是攀登的初级水平,一般是小班幼儿初学攀登动作使用这种樊登方法。手脚交替攀登即两手、两脚都先后握住、踏上同一横木,手脚动作是交替进行的,此动作难度相对较大,一般是中大班幼儿使用这种攀登方法。

      2.各年龄班幼儿攀登能力发展的特点

      2~3岁左右:开始学习登台阶,登台阶时通常表现为并脚、并步下台阶,比上台阶交替脚的难度要大一些,因此说台阶宽度要大些、高度要相对较低,便于幼儿攀登。

      3~4岁幼儿:多为并手并脚攀登,但动作不够灵敏,手握横木姿势有时还不够准确。幼儿常会出现反抓握现象,这样攀登时会比较危险,容易发生意外事故,教师要特别纠正幼儿的姿势,比如可以在手背上贴上小红点或画上小标记,要求幼儿把贴小红点或画上小标记的小手背要面向自己的小脸等。

      4~5岁幼儿:已初步掌握手脚交替攀登,已能在各种攀登设备上自由攀登。所以要为幼儿提供大型攀登架、较高的肋木、攀登网及轮胎堆等等。一般4~5岁幼儿攀登时不要进行攀登比赛,以免幼儿因求胜心切而忽视安全要求。

      5~6岁幼儿:攀登时已能较好表现出手脚交替动作,但从攀登架上下来时多数仍然是并手并脚的方法,幼儿已能在设备上较熟练、较灵活地做钻、爬、悬垂等动作,这就表明幼儿控制身体的能力已有了较好的发展。此年龄段,可以在幼儿能力范围内组织适当的攀登比赛,如组织大班幼儿进行“夺红旗比赛”争当勇敢小卫士等。

      【教学指导】

      首先要选择适宜的运动环境,一要考虑选择安全柔软的地面,好的话有软地毯、泡沫板、人造草坪、充气垫等,以防止幼儿落下时受到伤害;二要选择周围无障碍物的、无危险物的环境。其次,做好活动中的保护,在攀登过程中,对于幼儿初次攀爬肋木或攀登架时,教师应注意在其身后扶住腰部或臀部,要让幼儿懂得有秩序攀登,不互相推挤,让幼儿学会躲避危险,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对幼儿进步及时予以评价,常鼓励和赞许幼儿,攀登活动是极具挑战性的运动,它对身体、心理素质要求比其他运动要高,在活动中促进幼儿形成自我概念、自我评价。

      (六)钻、爬

      1.钻、爬的基本要求

      钻的方法有正面钻和侧面钻。正面钻适合于钻过较高的障碍物,动作要领要求低头、弯腰、屈腿。侧面钻适合于钻较低的障碍物,要求侧对障碍物,离障碍物远的腿蹲,近的腿向障碍物下伸出,低头弯腰,然后蹬后腿,屈前腿,前移重心,同时转体钻过障碍物。正面钻和侧面钻的不同之处在于两腿屈与伸的交替以及身体重心的移动。

      爬的种类主要有:手脚着地、手膝着地、膝肘着地、匍匐前进等。手膝着地爬时,要求依靠跪撑腿瞪伸和异侧或同侧臂后推力量推动身体前进,爬行时仰头向前看:手脚着地爬时,要求依靠蹬伸腿和异侧臂后推力量推动身体前进,爬行时仰头向前看。

      2.各年龄班幼儿钻、爬的能力发展的特点

      对于幼儿钻的动作的发展如下:

      3岁幼儿:已能掌握正面钻的动作,但多是低头、弯腰钻过,屈腿程度小。由于空间知觉和体位知觉较差以及害怕碰到障碍物,在钻洞时常过早的弯腰低头、过洞后过早的直立以致身体碰到障碍物。

      通过学习,3岁幼儿也能掌握侧面钻的动作。

      4~5岁左右的幼儿:已熟练掌握正面钻,低头、弯腰、屈腿这一系列动作配合默契,而且能钻过不同高矮的障碍;侧面钻幼儿表现为动作不够规范,不会转移重心。

      5~6岁幼儿:能掌握正面钻、侧面钻、倒钻、持物钻等许多钻的动作,上下肢配合协调,能灵活地钻过各种障碍。

      2.各年龄班幼儿钻、爬的能力发展的特点

      爬行是学前儿童最早掌握,也是非常喜爱的身体运动方式。

      当婴儿7~8个月大时,就已经开始学习和训练爬的动作了,婴儿从最初的腹部着地爬行逐渐过渡到手膝着地爬,之后经过练习爬的动作变得更加灵敏和协调起来。学前儿童能站立后,虽然较少再用爬行动作作为身体移动的方式,但直到6~7岁幼儿仍喜欢爬行。此时他们的爬行方法种类多样,而且动作熟练、速度加快。

      【教学指导】

      首先要增强活动的趣味性,创立综合性的游戏环境。比如,小班游戏“小蚂蚁搬豆”,是将钻和爬的动作结合起来,孩子们带着头饰,手里拿着豆(沙包),先爬过“小桥”(平衡木)、翻过“高山”(椅子),再连续钻过“山洞”(几个拱形门连续摆放),最后爬过“草地”(垫子)到达蚂蚁洞。经过基本动作练习的结合,提高了幼儿的兴趣。其次活动中要随时认真观察每个幼儿的活动状况,如果出现脸色异常、汗量增多等,要及时转移幼儿的兴趣点,让幼儿及时得到适当的休息。再次,钻爬活动区的环境条件有一定要求,地面要软,一定要避免有坚硬、尖利的物品存在,以免碰伤幼儿,尤其是夏天,做钻爬运动时提醒女孩尽量不要穿裙子以防磨伤膝部。

      第四章:第三节、学前儿童体育的内容

      知识点二:基本体操练习

      (一)幼儿体操的内容

      1.一般性幼儿基本体操

      1)徒手体操

      2)器械体操

      3)队列队形练习

      2.表演性幼儿基本体操

      1)单个规定动作包括技巧动作:前滚翻、后滚翻、肩肘倒立。

      2)舞蹈工作动作:手臂波浪、足尖步、华尔兹、跑跳步。

      (二)不同年龄班幼儿体操的特点

      小班的体操特点:他们喜欢模仿可爱的小动物,模仿周围的人和事,可为他们创编一些小动物的模仿操以及日常生活动作模仿操。注意以下几点:①操节不宜太长;②动作幅度不宜过大;③配上通俗、形象的儿歌或童谣。

      中班的体操特点:动作简单易掌握的、富有情趣或伴有音响效果的徒手操、轻器械操如《拍手操》、《铃鼓操》等,一般一节为两个八拍。

      大班的体操特点:幼儿的身体发展及生活经验都较小班、中班幼儿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可根据他们的能力创编一些富有艺术性的体操,如《腰鼓操》、《球操》等。操节可适当增加,力度也可相应加大。

      (三)幼儿体操的创编

      1.动作要素:

      一套团体幼儿基本体操的成套动作一般是由十个规定动作和更多的单个动作组成这些动作是编排一套动作最主要的要素是组成一套动作的基础。

      2.方向路线要素:一套团体幼儿基本体操的单个动作必须用不同的方向路线将他们贯穿起来。

      动作基本部分:动作部位:包括头颈、肩胸、躯干、四肢。

      动作做法:包括屈伸、摆动、转动、环绕、支撑等。

      动作形式:包括走、跑、跳、平衡、造型等。

      动作方向:上、下、左、右、同侧、异侧、相反等。

      动作队形:横队、纵队、圆形、三角形等。

      轻器械:包括:哑铃、花、彩绸、小旗、球、圈等。

      3.队形与移动的要素

      一套好的幼儿基本体操大约要有十个以上的队形组成,队形变化可以有多种,如纵队、横队(单或双)斜队(单或双)、圆形队、箭头形队、三角形队(大或小)、丁字形队、此外还可以采用许多新颖的不规则队形。

      4.音乐要素

      1)根据幼儿身心特点和对身体各部位的全面影响,选编各类基本体操动作过难的动作应被禁止。

      2)为增加成套动作的感染力,可以适当加入一些舞蹈化的动作,这样使体操既保持幼儿基本体操项目的运动特征,又使整套体操活动方块具有观赏性,幼儿通过其特有的运动形式去表现幼儿的健康美。

      3)对于体操音乐类型政区与个性化和多样化,更多的是极富个性魅力的音乐和两种以上乐曲剪辑而成的音乐,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使音乐与动作结合的配合更加协调一致。

      4)对于队列队形变换也改变了过去使用跑跳步、跑步、并步等简单步伐,而把华尔兹、滚翻、踢腿等也用于其中。

      知识点三:体育游戏

      (一)学前儿童体育游戏的概念

      学前儿童体育游戏是以促进身心发展、增强体质、发展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为主要目的,以基本动作为主要内容,以游戏活动为基本形式,具有一定的情节、角色、规则、娱乐性和竞赛性的一种游戏活动。

      (二)学前儿童体育游戏分类

      1.根据基本动作的练习分类

      走的游戏、跑的游戏、跳的游戏、投掷的游戏、攀登的游戏、钻爬的游戏

      2.根据身体素质锻炼重点分类

      力量游戏、灵敏性和速度游戏、柔韧性游戏、平衡力游戏

      3.根据是否使用运动器械分类

      徒手游戏和机械游戏

      4.根据游戏的时代特征进行分类

      (二)学前儿童体育游戏分类

      4.根据游戏的时代特征进行分类

      1.现代体育游戏

      用海洋球进行的游戏、小伞兵跳伞等体育游戏

      2.传统民间体育游戏

      1)民间体育游戏源于生活

      2)民间体育游戏内容广泛

      3)民间体育游戏不受时间场地的限制

      (三)学前儿童各年龄段体育游戏的特点

      项目\年龄班小班中班大班

      角色少,多为幼儿较熟悉的角色角色增多较多,与情节的关系更复杂

      情节单一复杂性增加较复杂

      规则和要求简单,一般不带有局限性较复杂,带有一定局限性较复杂,限制性更强

      活动量较小喜欢活动量较大的追逐性游戏增大,喜欢竞赛性游戏及体力智力相结合的游戏

      对结果的关注幼儿不太注意幼儿有所注意喜欢有胜负结果

      活动方式集体做同一动作,共同完成同一任务出现两、三个人合作的游戏合作性游戏增多,增加了组与组的合作

      (四)学前儿童体育游戏的应用

      1.体育游戏在准备活动中的运用

      一般性准备活动是全面活动,幼儿机体提高幼儿大脑皮层兴奋性,同时也能取得热身的效果。除一般性的游戏准备活动外,有时需要组织专门性准备活动,其主要目的是针对本次体育活动的基本内容所做的准备活动。准备活动时间不应过长以30分钟一次的体育活动来看大约在5到7分钟为宜。

      2.体育游戏在基本部分中的运用

      1)在基本动作练习中的运用

      2)在身体素质练习中的运用。

      3.体育游戏在结束部分的运用

      体育游戏用于结束部分,其目的是有助于消除疲劳,促进幼儿身体机能尽快恢复,使幼儿更快的有紧张状态,过度的相对安静状态。

      (五)学前儿童体育游戏的组织

      1.讲解和示范

      2.分配角色

      3.强调游戏规则

      4.合理调节运动量

      (六)学前儿童体育游戏的创编

      1.明确创编的目的

      2.创编游戏时,要考虑到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3.创编体育游戏时,要考虑到循序渐进的原则

      4.游戏的场地和器材的选择要适宜

      5.将思想品德教育融于游戏之中

      知识点四:器械游戏

      1.固定性运动器械

      固定性运动器械主要包括滑行类,如各类滑梯小滑板;摆动,如秋千;旋转类,如转椅;颠簸类,如跷跷板;攀登类,如攀登架;钻爬类,如铁架地道;弹跳类,如蹦蹦床,海洋球池。

      2.中型移动性运动器械

      中小型移动性运动器械有小推车,平衡木,投掷架,垫子,各种大小的皮球,塑料球,儿童羽毛球,塑料圈,绳子等。还包括各种自制的体育活动器械。

      例题讲解:

      选择题:

      1.身体素质特指在运动中反映出来支持高效完成的动作过程的身体机能状况或品质,以下不包括该方面的内容是( )。

      A.力量

      B.速度

      C.柔韧性

      D.能力

      答案:D;

      解析:身体素质特指在运动中反映出来支持高效完成的动作过程的身体机能状况或品质,一般包括力量、耐力、速度、灵敏性、柔韧性和平衡能力等方面的内容

      简答题:

      2.体育锻炼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有哪些?

      答案:(1)体育锻炼有助于学前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

      (2)体育锻炼能调节和发展学前儿童的情绪

      (3)体育锻炼有助于幼儿意志品质的发展

      (4)体育锻炼有助于幼儿完善个性的发展

      第四章:第四节、学前儿童体育的组织与实施

      知识点一:学前儿童体育的组织原则

      (一)日常性原则

      (二)动静交替性原则

      (三)全面发展性原则

      (四)适量性原则

      1.合理调节负荷节奏

      2.周密计划和科学安排各项活动的时间和分量

      3.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4.课前做好准备工作

      (五)多样性原则

      (六)差异性原则

      知识点二:学前儿童体育活动应遵循的规律

      (一)幼儿运动能力发展的规则

      动作技能的形成与提高大致经过粗略掌握动作阶段小善于提高阶段巩固和运用自如阶段要是组织每一次活动时要掌握幼儿活动规律循序渐进并随时注意观察每一位幼儿的活动量比其实进行适当的调节。

      (二)幼儿生理机能能力变化规律

      人体在运动活动过程中,生理机能能力是不断变化的,而且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活动开始时能力逐渐上升,然后逐渐达到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较高的水平,最后直接下降,这个过程可以称为上升、平稳和下降三个阶段。

      (三)幼儿个性心理素质发展规律

      3-4岁幼儿的意志还很薄弱,缺乏坚持性,还不善于控制自己的行为,稳定性一般只能保持5-10分钟,5-6岁幼儿活动目的性发展到了一个新水平,在活动中能表现出一定性的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知识点三: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

      (一)早操

      (二)体育教学活动

      (三)户外体育活动

      组织形式目的与任务内容活动形式

      早操锻炼幼儿的身体基本体操简单游戏进行一般性的身体锻炼。集体活动

      体育教学活动以教学活动身体练习为主全面发展幼儿以体育游戏为主要形式学习和练习,基本动作和技能也包括幼儿体操的学习。集体活动

      户外体育活动以幼儿自由选择体育活动为主培养幼儿体育活动的兴趣自由选择活动内容计财也可复习体育课所学习的体育游戏与体操自由活动为主,集体活动为辅

      (四)其他形式的体育活动

      1.室内体育活动

      2.运动会

      3.远足活动

      4.家庭和社区组织的体育活动

      知识点四: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一)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设计

      1.活动目标设计

      (1)各年龄阶段目标是制定该年龄阶段幼儿体育教学活动目标的主要依据

      (2)体育活动的具体内容和形式是制定活动目标的直接依据

      (3)上次教学活动的反馈信息是制定下次活动目标的重要依据

      (一)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设计

      2.活动内容设计

      (1)要考虑活动内容,对活动目标的贡献率

      (2)制定活动内容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

      (3)活动内容的制定要充分考虑活动场地器材的运用

      选择废旧材料用作活动器械的原则要求有:材料的安全性原则、多功能性原则、方便性原则及材料的多层次性原则。

      3.活动过程设计

      1)开始部分

      任务:组织幼儿,集中幼儿的注意;使幼儿明确活动的内容和要求,激发他们参与身体锻炼活动的兴趣;通过身体活动克服各器官、组织的惰性,提高其活动能力,发展主要肌群;根据基本部分的内容,做一些有针对性的准备活动,为下面的活动作好适应准备。

      内容:排队和队列队形的练习;向幼儿说明活动的要求和主要内容;做一些基本体操或模仿活动;开展一些运动负荷不大、有利于发展幼儿体能的游戏:也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舞蹈和律动等。

      时间:一般占总时间的10%~20%。

      3.活动过程设计

      2)基本部分

      任务:学习新的或较难的活动内容,巩固和提高已学过的各类练习和游戏等,并从中通过幼儿自身的身体练习,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发展幼儿的能力,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品质等。

      内容:发展体能的游戏,基本体操等,其他各类游戏。一般以《纲要》中规定的内容为主。一次活动一般安排1~2项活动内容。在内容的安排上应注意新旧搭配,急缓结合,全面锻炼幼儿的身体。

      时间:一般占总时间的70%一80%。

      3)结束部分

      任务:降低幼儿大脑的兴奋性;使幼儿的身体由运动

      的紧张状态逐渐恢复到相对安静状态,放松肌体;合理的小结评价,有组织地结束活动;收拾和整理器材。有时也将延伸活动列在此部分。

      内容:轻松自然的走步;徒手放松练习;简单、轻松的操节或舞蹈;较安静的游戏等。

      时间:一般占总时间的10%~20%。

      (二)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组织

      1.体育活动前的准备工作

      1)活动场地和器械的准备

      2)幼儿衣着的检查

      2.体育活动中的配合工作

      1)做好组织工作

      2)做好安全保护工作

      3)注意运动生理卫生

      

     

      3.体育活动的结束工作

      1)合理结束活动

      2)收拾整理活动器械

      3)组织幼儿盥洗

      例题讲解:

      简述题:

      1.学前儿童体育活动与学校体育活动之间有怎么样的区别?

      答案:1) 学前儿童体育活动是让幼儿学习基本活动技能和简单的体操动作,不教授专项动作和技术动作。

      2)体育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要活动内容和方式,特别是年龄越小的孩子,越是占有重要的地位。

      3)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运动负荷的特点是:强度较小、密度较大、时间较短、急缓结合、动静交替。

      4)在学前儿童体育活动中,不仅体育课是教学的重要组织形式,而早操活动、户外体育活动等也都具有一定的教学因素。

      5)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组织方式、方法灵活多样,约束性小,可以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随机变动。

      6)在学前儿童阶段中不搞考试,不搞达标测验。

      7)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阶段性强,托儿、小、中、大班的年龄不同,在教材、教法等方面有明显区别。

      简述题:

      2.学前儿童体育活动中应贯彻哪些组织原则?

      答案:1)日常性原则;

      2)动静交替性原则;

      3)全面发展原则;

      4)适量性原则;

      5)多样性原则;

      6)差异性原则。

      第五章:第1节、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概述

      知识点一:心理健康

      (一)心理健康运动的发展

      时间人物

      1792年皮内尔(法)提出废除对精神病人的约束,被看作是提倡心理健康的历史起点。

      1908年比尔斯(美)《一颗失而复得的心》把他在精神病院治疗过程中遭受到的非人待遇进行揭露,这标志着近代心理健康运动的开始,同年在美国成立了世界上第1个心理卫生组织康涅狄格州心理卫生协会(这被认为是心理健康教育运动正式开始的标志)。

      1935年丁瓒、萧孝嵘等人在南京发起了成立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的活动,开展了一些精神健康咨询和儿童心理指导方面的工作。

      1984年陶国泰“儿童精神医学之父”在南京创立了第1个儿童心理卫生研究中心,并被WHO命名为“WHO儿童心理卫生科研和培训合作中心”,后来又被我国卫生部命名为“中国儿童心理卫生指导中心”。

      (二)心理健康的内涵

      1.心理健康的概念

      早在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认为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上,智能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

      WHO具体指出心理健康的标志为身体智力情绪调和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或者有效率的生活。

      在我国,人们一般认为心理健康是人们对环境的一种高效而愉快的适应状态,是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的状态。

      可见心理健康并不仅仅指的是没有心理疾病,更重要的是指一种积极的适应良好的能充分发展其身心潜能的丰富状态。

      (二)心理健康的内涵

      2.心理健康的标准

      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

      2)接受他人,善与人处。

      3)热爱生活,乐于工作。

      4)面对现实,接受现实,适应现实,改变现实。

      5)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

      6)人格和谐完整。

      7)智力正常。

      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知识点二:学前儿童心理健康

      (一)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

      1)智力发展正常,这是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基本前提。

      2)情绪相对稳定、协调。

      3)社会适应能力良好。

      4)自我意识良好。

      5)反应能力适度。

      在日常生活中一个心理健康的学前儿童应表现出:

      有充沛的精力;心情开朗、愉快、乐观;态度积极主动;能与小朋友和睦相处,在集体中受到欢迎和信任;能较好的适应环境的变化;没有不良行为、不良习惯;注意力集中;睡眠习惯良好。

      (二)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1.外界环境中的不良刺激

      1)生理性不良刺激

      2)心理性不良刺激

      3)社会性不良刺激

      家庭中常见的不良教育方式:1)暴君型教育,

      2)不一致型教育,

      3)精神虐待型教育:讽刺、威胁、审问、贬抑、唠叨、剥夺、疏远、过于严厉,关系紧张。

      2.幼儿的身心需要的满足程度

      从生理方面来看,幼儿需要一定时间的睡眠和休息,需要合理营养适当的运动,舒适的着装等。

      从心理方面来看,幼儿需要一定的安全感,需要来自父母,老师以及同伴之间的有爱;需要自尊,尤其是受到老师的公正合理的评价,并被同伴所接受;需要独立,要自己动手去解决生活问题;需要成功,既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一定的目标,得到同伴的认可。

      3.个体的身心素质

      由于遗传和环境条件的不同,幼儿的身体素质以及性格能力,兴趣爱好,价值观念等都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根据上述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多种因素来看,增进幼儿心理健康需要采取综合措施,有效控制环境中的各类不良刺激,缓解外来压力,满足幼儿的身心需要,并通过心理卫生教育和疾病防治等系列措施提高幼儿自我调节能力。

      知识点三: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迫切性

      (一)重视程度不够思想观念落后

      (二)没有完整系统的理论体系

      (三)继承发展方面的问题

      1)偏重于身体健康

      2)只重视发展好的幼儿,忽视了发展相对滞后的幼儿

      3)忽视幼儿的情绪,情感态度,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

      4)忽略构筑良好的人际交往氛围和师生关系

      5)忽略家庭中的教育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

      知识点四: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一)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前儿童全面和谐发展

      (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前儿童教育发展

      (三)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家长素质提高

      (四)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国民素质提高

      例题讲解:

      选择题:

      1.老师发现小一在学校有些不合群,其他小朋友都是在一起玩耍打闹,而小一总是一个人闷闷不乐的。在老师深入了解下知道小一的妈妈过于严厉,而且父母关系不大好,经常当着小一的面吵架,砸东西。对于这种家庭不良的教育方式是属于( )

      A.暴君型教育

      B.精神虐待型教育

      C.不一致型教育

      D.启发式教育

      答案:B;

      解析:对幼儿过于严厉,幼儿从来得不到鼓励,安慰和温暖,家中总有“火药味”,这样幼儿总处于戒备状态,长期下去在其心里会发布下阴影,使其心灵受到创伤。此类属于精神虐待型教育之一。

      简述题:

      1.简要谈谈开展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能性。

      答案: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必要,而且可能。首先对于学前儿童自身来说,他们对心理健康和心理治疗没有形成误解(认为心理问题就是精神问题;认为进行心理治疗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等等),能迅速并愉快的接受专业人士、教师和家长对其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和专业人士的治疗。其次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有多种,可以是幼儿园实施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课程和教学内容;可以是家园合作对某个学前儿童进行的教育干预;也有专业人士进行的游戏治疗,感觉统合训练等,这些教育和治疗采用的大多是游戏的形式,能让学前儿童获得在游戏中恢复心理健康的效果。

      第五章: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知识点一: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一)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总目标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学前儿童懂得保护心理健康的粗浅知识和技能,形成有利于心理健康的行为习惯,纠正不良情绪和态度,预防和矫治心理障碍的行为异常,保证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学会关心”和“四个学会”(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共处)是20世纪90年代国际社会对世界各国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也是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及今后世界各国学前教育注重幼儿个性品质与社会性品质培养的重要依据。

      (二)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分类目标

      1)能关心周围世界的各种事物和现名有协自好的观寂。注意、想象、概括、分析能力,有较强的求知欲,能认识自己与周围世界中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关系。

      2)乐意寻求新的生活体验,有良好的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和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遇到困难能主动想办法解决。做事有信心和一定的耐心,力求做成功,不惧怕失败和挫折。

      4)学习社会交往技能。学习移情思考,能与父母、老师、小朋友表达、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学会分享与合作,能和小朋友友好相处、平等合作、乐意关心他人,富有同情心;能主动参与集体性活动,敢于自我表现。

      5)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

      ①懂得自己的需要是否合理。内心明确对不合理的要求,即使发脾气、哭闹、在地上打滚也无济于事。

      ②学会宣泄自己不良的情绪。受到挫折、委屈、误会,心里有气,要用合理的方式宣泄,不用打人、毁坏东西等破坏性方式发泄心中不满和怒气。让儿童懂得不愉快的事人人都会遇到,要用合适的方式处理。

      6)能接受教师和家长的劝导,不任性。

      知识点二: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一)选择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依据

      1.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目的要求

      2.符合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3.立足于儿童一生的可持续发展,要体现教育内容的变革

      例题讲解:

      简述题:

      1.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

      答案:1)使学前儿童懂得保护心理健康的粗浅知识和技能,

      2)形成有利于心理健康的行为习惯,

      3)纠正不良情绪和态度,

      4)预防和角质心理障碍和行为异常,

      5)保证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简述题:

      2.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表现。

      答案:1)爱的教育

      2)探索周围世界的教育

      3)积极自我意识的教育

      4)自主自理教育

      5)交往教育

      6)习惯养成教育

      第五章:第三节、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

      知识点一:体察学前儿童心理教育的基本要求

      (一)体察学前儿童的内心感受

      (二)满足学前儿童的心理安全需求

      (三)引导学前儿童换位思考

      (四)纠正学前儿童问题行为时必须有的放矢

      知识点二: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创设和利用环境,促进幼儿发展

      2.全面渗透幼儿一日生活,促进幼儿发展

      1)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好幼儿一日常规生活

      2)领域渗透

      3)随机教育渗透

      3.拓展并丰富各类活动,促进幼儿发展

      4.开设专门活动,促进幼儿发展

      5.借助心理咨询与辅导,促进幼儿发展

      6.坚持家园同步,促进幼儿发展

      (二)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1.养成教育法

      1)情境教育法

      2)榜样示范法

      3)行为实践法

      4)家园同步教育法

      2.补偿性教育法

      知识点三:家庭及幼儿园健康环境的创设

      (一)家庭健康环境的创设

      1.创设良好家庭环境的意义

      1)家庭成员之间和睦相处,关系融洽

      2)鼓励幼儿自主探索,自主学习

      3)具备安全、整洁、安静、美观的条件

      2.良好家庭环境的创设

      1)提高家长自身素质

      2)创设丰富的信息环境

      3)父母需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4)丰富幼儿生活内容

      5)采用科学的教养方式

      6)创设属于幼儿自己的天地

      (二)幼儿园健康环境的创设

      2.幼儿园健康环境的创设

      (1)创设安全、丰富、科学的物质环境

      1)为幼儿提供充满生机、能陶冶幼儿心灵的自然环境

      2)创设与教育目标相适应的学习游戏环境

      3)充分利用室内外三维空间,创设以心理健康内容为主的墙饰,使幼儿园的每个角落都成为育人之地

      4)注重幼儿参与环境创设过程的体验

      (2)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

      1)建立真正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2)善于观察幼儿的生活指导活动

      3)建立互助友爱的伙伴关系

      论述题:

      1.丰富幼儿生活内容应该怎么做?

      答案: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能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心理。

      首先,家长可以在节假日里带孩子旅行、参观,增长见识;

      其次,可适当地饲养一些小动物, 除供幼儿观察之外,要尽量让幼儿饲养和照料,家长引导幼儿耐心饲养,珍惜爱护,培养他们的同情心;

      第三,艺术熏陶。经常引导孩子对音乐、绘画、手工等的兴趣,这些兴趣可以使人更充实,使人心情愉快;

      第四,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指导他们在人际交往中相容、接近、融洽。此外,家长还引导幼儿与成人交往,在人与人的接触中懂得被爱,也学会去爱别人;在被人关心中,也学着去关心别人。

      总之,让孩子在与人的交往中尝试、总结,家长要教给孩子判断是非、好坏的标准和方法,使孩子逐渐形成良好情感和健康心理。

      论述题:

      2.峥峥,女,某幼儿园学前班学生,身高1.3米,体重却已48公斤,同学们背后都叫她“胖猫”,她知道后很不高兴。由于肥胖而自卑、压抑,她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性格变得越来越孤僻。

      问题:假定您是峥峥的家长,您将如何用非指导性治疗模式对她进行矫治?

      答案:答 (1)治疗者必须和幼儿建立一种友好关系。(2)治疗者必须完全接纳幼儿,要有极大的耐心。(3)治疗者必须建立宽容的气氛,不强迫幼儿,不提窥探性的问题。(4)治疗者必须保持敏感,阐释幼儿行为要符合事实。(5)治疗者必须始终尊重幼儿、相信幼儿。(6)治疗者应追随幼儿,不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评价,不建议、引导、督促幼儿。(7)治疗者不能人为加速治疗进程。(8)建立治疗室规则,给幼儿安全感和责任感。

      第五章:第四节、学前儿童常见心理卫生问题及对策

      知识点一:品行障碍及对策

      (一)攻击性行为

      (二)说谎

      (三)违拗与不服从

      (四)偷窃

      知识点二:行为障碍及对策

      (一)饮食障碍

      1.偏食

      2.厌食

      1)不良饮食习惯

      2)换某些疾病或者微量元素缺乏

      3)神经精神因素

      3.异食

      (二)睡眠障碍

      1.夜惊

      2.梦游

      3.梦魇

      (三)吮吸手指

      (四)功能性遗尿症

      知识点三:发展障碍及对策

      (一)语言发展迟缓

      1)语言发展的起步年龄较晚

      2)语言发展的速度很慢

      3)语言发展的程度比正常儿童的水平要低,常出现各种错误

      (二)口吃

      (三)学习障碍

      (四)儿童多动综合征

      1)注意力涣散

      2)冲动任性

      1)下面是一份行为评定表,根据国际诊断标准,必须具有注意力涣散动过多3个特征,才能判断为多动症。

      1.注意力涣散(至少具备下列中的3项)

      1)做事情往往有始无终。2)上课常常不听讲。3)注意力容易随境转移。4)很难集中思想做功课和从事其他需要长时间集中注意的事。5)很难坚持做某一种游戏或玩耍。

      2.冲动任性(至少具备下列中的3项)

      1)往往想到什么就做什么。2)过于频繁地从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上。3)不能有条不紊地做事情。

      4)需要他人予以督促照料。5)常在教室里突然大声叫喊。6)在游戏或集体活动中不能耐心等待轮换。

      3.活动过多(至少具备下列之中的两项)1)坐立不安。2)经常奔跑。3)难于待在教室座位上。4)躺在床上还常常扭动翻身。5)终日忙忙碌碌,没完没了。6)7岁以前开始出现多动现象。7)至少持续六个月以上。

      知识点四:情绪障碍及对策

      (一)暴怒发作

      (二)屏气发作

      (三)儿童期焦虑

      儿童期焦虑,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1.分离性焦虑

      2.环境性焦虑

      3.素质性焦虑

      4.境遇性焦虑

      5.期待性焦虑

      知识点五:神经症性障碍及对策

      (一)儿童孤独症(自闭症)

      儿童孤独症又被人们称为儿童自闭症,是一类以严重孤独,缺乏情感反应,语言发育障碍刻板重复动作和对环境奇特的反应为特征的疾病

      儿童孤独症是一种发生在儿童早期的全面性的精神发育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

      1.社会交往障碍

      2.言语障碍十分突出

      3.兴趣狭窄

      4.智力和认知障碍

      (二)儿童恐惧症

      儿童恐惧症是指儿童对于一些没有危险或基本没有危险的东西,也感到害怕,而且这种害怕十分突出,儿童由于强烈的恐惧而出现回避退缩行为,有时伴有心跳增快、心慌、出汗、脸色发白、尿频甚至出现瞳孔散大这类植物神经症状。

      (三)儿童强迫症

      所谓强迫症是一种明知不必要但又无法摆脱反复呈现的观念情绪或行为也称强迫性神经症。在儿童期强迫行为多于强迫观念,年龄越想这种倾向越明显,孩子智力大多正常。

      预防:1.树立信心2.意念训练3.培养爱好4.纠正父母不良性格

      (四)儿童焦虑症

      儿童焦虑症是儿童时期无明显原因下发生的,发作性紧张,莫名恐惧与不安,常伴有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异常,这种恐惧与不安无具体的指相信,但总觉得要有不详的事发生,大祸临头一般惶惶不安,常见于学龄儿童,以女孩为多见,发病率在7%左右。

      (五)儿童抑郁症

      儿童抑郁症属于儿童青少年情感性障碍范畴,是以持久的显著的情绪异常(高涨或低落)为基本症状的一种精神疾病,表现为长期抑郁伴有言语思维和行为改变。在缓解期间精神活动正常,有反复发作的倾向。

      例题讲解:

      论述题:

      1.米米,男,2016年9月22日出生。主要表现及基本情况:对周围事物反应淡漠,兴趣狭窄,不与别人玩耍,不喜欢玩玩具;对家庭装修用的电动工具却很精通,能自己装、拆儿童的三轮车;对成人的问话不能理解,只能简单重复,记忆力好,对电话号码、电视广告语等能熟练记忆;脾气暴躁,经常发脾气,用咬人、踢人等方式来伤害他人,不能适应正常的集体生活;老师反映他行为刻板,在语言、交往等方面有问题,动作发展不协调;家长意识到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孩子不一样,看旋转的东西发呆,要求家人坐固定的座位、穿固定的拖鞋,拒绝环境的变化及一切新东西,表现出强烈的念旧情怀。

      问题:请结合案例谈谈如何对米米进行沙盘疗法。

      论述题:

      1.丰富幼儿生活内容应该怎么做?

      答案:答:沙盘疗法的过程:

      (1)指导语:沙盘治疗的指导语一般为:“请用沙子和玩具,在箱子里做个什么,做什么都可以”。如果有的来访者(被治疗者)问“动沙子也可以吗?”“只放动物也可以吗?”的话,教师和治疗者只需回答“你想怎能么样可以”或“你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就可以了”。无论怎样,必须给来访者自由表现的机会。

      (2)记录和提问:一边解释一边摆放、对此都应予以记录。放玩具的顺序也要记录下来。完成以后,要拍照并予以记录保存。可以从正上向下拍,也可以多角度拍摄。作品完成后,询问“这是什么呢?”,“这个是什么意思?”,但一般来说,不过多询问为好,以免让来访者感到咨询者太罗嗦,对以后再做时产生负面影响。

      (3)分析:在来访者完成后,需要对来访者一次的沙盘或多次的沙盘进行系统分析,分析的主要方面包括:a、整合性:对作品的整体感受、何种印象是问题的关键。b、空间配置:指在分析来访者作品时沙箱空间的左右配置、玩具的摆设状况。c、主题:作品往往表现某一主题。有时只是一件作品,而有时则可能通过一连串的作品去反映某一主题,其主题的中心,则往往是自我像或自我意像。

      沙盘治疗的注意事项:

      (1)教师和治疗者更重要的是分析儿童在沙盘中的成长过程。

      (2)不宜轻易对儿童下某种结论,应更注重其发展性。

    老师二维码

    上一篇:安徽自考30003学前儿童游戏指导知识点押题资料
    下一篇:安徽自考30005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知识点押题资料

    安徽自考课程

    安徽自考交流群

    扫码加入考生交流群

    一起探讨自学考试

    扫码小程序选择报考专业

    进入在线做题学习

    查看了解自考专业

    查询最新政策公告

    进入历年真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