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安徽自考网!为考生提供安徽自考信息服务,网站信息供学习交流使用,非政府官方网站,官方信息以安徽教育考试院www.ahzsks.cn为准。

联系我们:19305518756

距上半年自考报名时间预计67

距上半年自考考试时间108

考生服务:

  • 报名报考|
  • 考试安排|
  • 所在位置:安徽自考网 > 行政管理(专科) > 正文

    安徽自考00312政治学概论知识点押题资料

    2021-05-28 14:32:27   来源:安徽自考网    点击:   
    自考在线学习 +问答
       
      《政治学概论》

      考试-知识点押题资料(★机密)

       提纲挈领,指明考点,提高技巧,快速提分,更多自考押题资料【点此点击了解】获取。

      考点 1:政治的含义

      (一)“政治”一词的来源

      西方:“政治”概念由希腊语 Polis 演化而来。

      “政治”最初含义:指希腊的古代城邦(由一个单独的城镇为中心的国家)(独立自主、小国寡民),即城市国家。 古希腊的“政治” 主要指国家的活动。

      古代中国:“政治”一词早在《尚书》《论语》《周礼》等典籍中出现。“ 政”与“治”被分开使用。

      中国古代的“政治”其核心含义是统治,政治主要指“治国平天下” 的活动 ,即依据某种道德原则管理社会、治理国家。

      (二)非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的解释(简答题)

      1、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为伦理道德

      在古代,人们认为政治的最高目的,就是为了使人和社会达到最高的道德境界。

      我国古代儒家思想是道德政治的典型代表。孔子:“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统治者 要以身作则。

      西方柏拉图:“理想国”是“公道或正义治国。国家的目的是保证社会成员各守其位。

      亚里士多德:城邦(国家)的目的就是使人们在城邦中过有道德的生活。

      康德、黑格尔:国家是人类伦理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一个具有传统的道德精神的社会实体。

      2、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将政治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

      政治的主要现象国家是法律的产物,凯尔森:国家是一种法律现象

      3、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力以及施展权谋和玩弄权术的活动

      马基雅维里《君主论》--政治是人与人之间争夺权力的斗争、俾斯麦、拉斯韦尔、马克思·韦伯

      4、将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

      孙中山: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奥克肖特:政治是参与一个社会的全面的管理进程。

      5、把政治解释为围绕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是一种“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活动”

      戴维·伊斯顿“权威性价值分配说”

      (三)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的解释(简答、论述)2017.10 论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政治定义。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

      ①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②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阶级性是政治的根本特点

      ③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利。国家政权问题是政治根本问题

      ④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定义: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考点 2: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

      一、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活动的核心是国家政权问题。国家政治是所有阶 级社会上层建筑的核心部分。因此,政治学应当抓住国家政权问题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美国政治科学创始人伯吉斯:政治即国家 伽纳:政治是一门研究国家现象的科学

      狭义:以国家为研究对象,即政治学要研究国家的活动、形式、关系及 其发展规律等;

      广义:以公共权力为研究对象,研究以公共权力为中心的政治关系、政 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政治行为的内容和规律。

      二、政治学的研究领域

      ² 1948 年国际政治科学协会成立大会 4 个:政治理论、政治制度、政党、舆论和政治团体、国际政治

      ² 1975 格林斯、波尔斯比《政治学手册》8 个:政治学的范围与理论、微观政治学、宏观政治学、非政府政治、政府体质与过程、政策与政策制定、研究方法、国际政治

      ² 1996 古丁等《政治科学新手册》8 个:政治制度、政治行为、比

      较政治学、国际关系、政治理论、公共政策与行政、政治经济学、政治科学方法论

      三、我国政治学的研究范围(6 个):(简答题)

      ①政治学理论与方法(建立政治制度、指导国家政治活动的基本原理,政治学的基础与核心)

      ②中国政治(我国政治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③比较政治(对各国政治制度进行比较研究、吸取、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

      ④行政管理 (组织领导社会主义建设)

      ⑤公共政策(对政府制定与执行政策过程的研究)

      ⑥国际政治(独立、主权、国家关系)

      考点 3: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1.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研究方法(简答题)

      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历史背景、环境)

      ②从具体到一般,再从一般到具体(不主观判断)

      ③理论联系实际(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

      ④阶级分析(阶级关系)

      ⑤经济分析(政治是经济的反映)

      2.具体的研究方法

      1. 历史研究法(分析历史事实、领袖人物)

      2. 制度研究法

      静态分析方法:研究制度性问题(国家主权、宪政体质)

      动态分析方法:研究制度形成过程中的问题

      3. 比较研究法(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纵向:过去、现在、未来

      横向:如当代西方各种政治制度

      4. 结构--功能研究法(剖析政治结构和政治功能来揭示政治系统运转的规律性)

      考点 4:政治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l 政治学与哲学的关系:哲学始终居于人类知识的最高层次,属于社会意识的最高形式。任何阶级或学派的政治学,理论都要以某种哲学观点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

      l 政治学与经济学的关系:经济关系决定了政治关系的性质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公平和效率的关系。紧密联系、相互作用。任何政治学理论,都不能脱离特定的经济学而孤立地存在和发展

      l 政治学与法学的关系:强制性的社会现象。政治必须采取合法性的形式;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考点 5:政治学在古代的发展

      (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学

      中国古代社会实行的是君主专制的政体形式,是奴隶主阶级、封建阶级掌握政 治权力的时代。儒、道、法三家,在我国社会的政治思想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代表意义。

      儒家:主要观点--“为国以礼,为政以德”“以德行仁”的“王道” 典籍:《论语》《孟子》 代表人物--孔子、孟子

      道家:主要观点--”无为而治“”小国寡民“《道德经》《庄子》代表人物--老子、庄子

      法家:主要观点--“霸道”“以法治国”《韩非子》代表人物--韩非

      (二)西方古代和近代以来的政治学

      时间代表人物及作品

      发端于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西方政治思想的最初萌芽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开山之作(西方政治学的奠基者)

      中世纪 (黑暗时期)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神学政治论); 宣扬人的原罪学说、神创等级理论和君权神授论。主张神权高于王权

      

     

      考点7:近代以来政治学的发展

      (一)近代以来中国的政治学

      1840 年(鸦片战争后):中国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寻求救国之道

      19 世纪中期:“洋务派”宣传西方政治思想和制度

      清末:“维新运动”:译书、杂志等系统介绍西方的国家学说“民主” “三权分立”等(严复翻译《天演论》、《法意》等)

      1898 年“戊戌变法”:梁启超《时务报》、《清议报》《新民从报》

      1898 年 12 月:京师大学堂成立 。大学专门分科中第1科是政治科

      1948 年:中国 100 余所大学中有 40 多所设立政治学系 孙中山是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在中国的传播者和实践者

      1894 年:建立“兴中会”---中国第1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主张“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三民主义”

      1906 年:提出“五权分立”---立法、司法、行政、选考、纠察权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开创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中国政治学进入蓬勃发展时期

      1980 年 12 月:中国政治学会成立 标志我国政治学科恢复重建

      1985 年:政治学研究所,《政治学研究》期刊

      1981 年起:部分高校设置政治学专业

      1985 年:更多高校设置政治学专业

      西方政治学的发展经历三个阶段(19 世纪后期-目前)

      ①19 世纪末开始至第1次世界大战为止,西方政治学主要以国家为研究对 象,宪法成为政治学理论的主要研究对象。

      ②第1次世界大战之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罗斯福新政”是其典型 代表,研究权力现象成为主要方向。

      ③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至今,行为主义方法是 20 世纪以来西方政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罗斯福新政”运用资产阶级国家政权采取一些改良主义措施

      行为主义方法 主要特征:运用行为科学的方法研究影响人的政治行为的各种因素,并找出人类政治行为的规律性

      考点8: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形成和发展(简答题--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2016.4 真题)

      ※《共产党宣言》是无产阶级的第1个政治纲领主要内容(5):

      ①它提出了国家是阶级组织的观点。

      ②它明确指出了有文字记载以来,人类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阶级斗争 的核心是政权问题。

      ③它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

      ④它强调指出,无产阶级在政治上不是用共和制来代替君主制,不是简单地 要求国家形式的改变,而是要“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私有制,从根本上消灭私有制和剥削制度,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实现真正的民主)

      ⑤它系统地阐述了无产阶级的政党学说。

      考点9:学习《政治学概论》的意义

      ①有助于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

      ②有助于提高科学认识当今世界复杂政治问题的能力

      ③有助于学好政治学专业的其他课程

      ④有助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实践

      考点 10:学习《政治学概论》的要领

      (1) 要注重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原理

      (2) 要注重掌握政治学的基本概念、范畴和原理

      (3) 要注重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结合

      考点 11: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

      国家产生以前的社会形态是人类历史上的第1个社会形态,即原始社 会。这个历史阶段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组织就是原始公社制度和氏族社 会组织。

      社会制度受两种生产的制约:一是劳动发展阶段的制约,二是家庭发展阶段的制约。

      劳动发展阶段的制约

      主要是指生产力发展水平与当时生产力性质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制约原始公社制度的是劳动发展的低级阶段,这个阶段的生产工具非常简陋,生产力水平低,孤立的个人很软弱,还不能以个人的力量为生存而斗争。

      家庭发展阶段的制约

      制约社会制度的“家庭发展阶段”,主要是指人类婚姻家庭形式的变化。

      群婚:是人类婚姻发展的第1个阶段,人们最古老、最原始的家庭形 式。即一群男子与一群女子互为所有的婚姻形式。

      血缘家庭:人类历史上第1种家庭形式,在族群内部按辈分划分婚姻集团,即同一辈分年龄相近的青壮年男女之间进行集体婚配,禁止父 母与子女通婚。

      普那路亚家庭:人类历史上第二种家庭形式,兄弟姐妹之间禁止结婚。

      氏族的定义和特点

      Ø 氏族:是具有血缘亲属关系、同族内部禁止通婚的人们的集团。它是原始公社制 度的社会经济单位,也是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 是原始社会血缘亲属集团。

      Ø 19 世纪中期(1877 年),美国的人种学家和考古学家摩尔根著《古代社会》

      Ø 使氏族社会组织成员联系在一起的根本因素是:血缘关系

      Ø 氏族的发展:母系氏族---父系氏族

      原始氏族制度的特点(简答题)

      ①氏族内部禁止通婚是氏族制度的根本规则。以血缘亲属关系为纽带联系社会成员,是氏族制度的本质。

      ②氏族制度中的决策组织——议事会,是一切成年男女平等表达意见的议事机构。其首领没有任何特权,可以随时撤换。

      ③氏族成员有互相帮助、互相保护的义务。典型做法是氏族社会血族复仇的习惯。

      考点 12:阶级的形成与国家的起源

      (1)第1次社会大分工(野蛮时期的中级阶段):畜牧业与农业的分工

      人类进入了“青铜器时代”,即使用金属工具的时代,标志着原始社会生产力的一次新的飞跃。

      三个结果:(选择、简答)

      (1) 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不同部落都开始有了剩余产品;

      (2) 由于生产的增长,剩余产品增多,私有制出现;

      社会分裂为两个阶级:主人和奴隶、剥削者和被剥削者

      (3) 父权制代替母权制和家长制家庭出现。

      家长制家庭:(名词解释)是以一个男子为首的大家庭公社,包括一家之长及其晚辈, 也包括一些奴隶

      特点:(简答)

      (1) 把非自由人包括在家庭内

      (2) 父权(父亲的财产由其子女继承, 女性的财产不能让外氏族继承,只许她们在内部通婚)

      (2)第二次社会大分工(野蛮时期的高级阶段):手工业和农业分离三个结果:(简答)

      1. 奴隶制的巩固和发展

      2. 个体家庭(取代氏族公社)开始成为社会的经济单位,耕地成为私有财产。

      3. 部落联盟的出现

      (3)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商人阶级的出现(决定意义的分工) 两个结果:(简答题)

      ①交换发展需要产生了金属货币

      ②由于商业活动、土地买卖与变化,人们为谋生而流动,使原 来的氏族与部落的居民杂居起来。

      一、国家的产生

      恩格斯对于国家产生的论断表明了三点:

      第1,国家是个历史现象,它不是从来就有的,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这是说明国家产生的时间。

      第二,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这是国家产生的实质和根源

      第三,国家的作用是缓和冲突,是把冲突控制在秩序的范围以内。 这说明国家是代表统治阶级利益,是统治阶级的国家了

      国家与氏族组织的区别(简答、多选)

      ①国家是按地区划分居民,氏族组织是以血缘关系划分居民。

      ②公共权力的设立。 所谓公共权力,指武装的人——军队、警察物质的附属品——监狱和强制机关。原始社会的氏族组织没有公共权力。

      考点 13:早期国家产生的几种具体形式

      第1种:雅典形式(最纯粹、最典型的形式)(内部阶级对立中产生的)

      第二种:罗马形式(平民与贵族的斗争中产生的国家)

      第三种:德意志形式 (征服另一个地区的结果)

      考点 14:其他国家起源理论分析

      三种有代表性的国家起源理论

      (1)神权论——君权神授论

      神权论的代表人物:董仲舒、托马斯·阿奎那; 观点:国家源于神,权力来源于神,君主代表神意

      主张:君主专制统治 董仲舒: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古埃及把法老视为“太阳神”

      托马斯·阿奎那:集中世纪神权思想之大成的意大利的天主教 “除上帝外,别无权利

      (2)契约论:把国家的产生说成是人们相互之间或人民同统治者之间相互订立契约的结果, 即国家是共同协议的产物

      契约论的代表人物:荷兰的格劳秀斯和斯宾诺莎、英国的霍布斯和洛 克、法国的卢梭

      观点:国家是人们订立契约的产物

      卢梭的契约学说用 “主权在民”的观点,否定了“君权神授”宗教观点

      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反对封建社会的等级特权。在国家出现以前, 人类有一种原始的自然状

      如何评价契约论

      1. 用“主权在民”,否定“君权神授”,用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思想,反对封建社会的等级特权,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

      2. 它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夺取政权,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3. 从根本上说,契约论是非科学理论。一是对国家产生以前的社会描述; 二是把法与国家割裂开来;三是把国家看成永恒的“理性王国”

      (三)暴力论

      暴力论的代表人物:杜林和巩普洛维赤《国家概论》。

      观点:国家起源与掠夺和征服,是在人类群体之间使用暴力的结果 杜林:强调暴力是社会的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巩普洛维赤:国家是一个部落对另一个部落征服的结果

      评价:错误在于

      1、认为先有暴力,后有私有财产,这是违背历史发展事实的

      2、否认国家是社会内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3、暴力论歪曲了阶级同国家的关系,把国家这一阶级斗争的产物,说成是国家创立了阶级

      考点 15: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本质的基本论断

      国家是与氏族组织有着根本区别的特殊的社会组织(国家与氏族组织的区别):

      1. 国家是按地区划分居民,氏族组织是以血缘关系划分居民。

      2. 国家设立了强制性的公共权力,氏族只有纯粹的道德力量。

      国家的定义: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的机器。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是迫使一切从属的阶级服从于一个阶级的机器。

      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主要内容:

      ①国家是有阶级社会的政治组织。

      ②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国家是某个阶级的政权,而不是超阶级的组织)

      ③国家是一部机器。(国家是由许多部件组成的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 是一个特殊的机器,其特殊性是她具有政治权利)

      考点 16:其他具有代表性的国家观分析

      (一)社会共同体说

      时间:古希腊 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西塞罗

      观点:把国家看作人们基于特定目的而结合在一起的群体。

      不足:仅仅涉及国家的形式外观、却遮蔽了国家阶级本质的属性,也未能把国家与氏族、部落等社会组织区别开来。

      (二)国家契约说

      时间:发端于古希腊,兴盛于 17-18 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观点:国家本质上是自然人之间的契约关系

      不足:基于主观假设,认为国家实质上是人们之间的契约关系,从根本上否认了国家的阶级本质。

      (三)国家要素说

      观点:从国家的外在特征的角度去描述国家“三要素说”:主权、领土、居民为国家“四要素说”:主权、领土、居民、政府为国家不足:单纯强调外在形式而抹杀国家的阶级本质。

      考点 17:内部职能和外部职能

      国家职能;是由国家本质所决定的国家活动的总目的和总方向,是全部国家机器活动的总和与整体功能。

      内部职能的主要任务是控制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稳定,谋求经济发展, 促进社会进步

      外部职能的主要任务是防御外地入侵,保卫国家安全,扩大国际影响, 拓展生存空间

      考点 18: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

      内部职能可分为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

      政治职能的含义:也称阶级统治职能,是指按照统治阶级意志,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并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维护社会秩序的职能。

      社会职能的含义:也称社会管理职能,是指统治阶级为了实现和维护自己的政治统治,所必须实施的对于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职能政治职能是根本职能。社会职能是必要性职能

      (简答、论述)政治职能与社会职能的关系

      从来源依据上来讲,政治职能与社会职能是相对独立、主次分明的从静态关系来看,政治职能与社会职能是互相依存、辩证统一的

      从动态过程来看,政治职能与社会职能的发挥程度在不同社会的不同时期是不一样的,并且两种职能的关系地位在特定的社会还可以相互转换。

      考点 19:国家消亡的历史必然性

      国家消亡是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必然结论,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考点 20: 国家消亡的条件和途径

      国家消亡的条件:

      政治条件:阶级对立和阶级差别的完全消灭;

      社会条件:旧社会分工和脑力劳动同体力劳动差别的消除 精神条件:全体人们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

      国际条件:在全世界消灭一切剥削制度,是全人类获得解放根本条件: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国家消亡的途径: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论述,国家的消亡是通过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不是“被废除”的,它是自行消亡的。

      考点 21:马克思主义对国家的分类

      国家历史类型,就是指根据不同国家在国家本质方面所对应的阶级属性内容的不同,对国家进行的体现历史演进规律的类型划分。

      亚里士多德是较早对国家进行系统分类的人。

      以掌握国家权力的人数多少为标准,把国家划分为三类

      君主国:指国家权力掌握在一人手中的国家

      民主国:指国家权力掌握在多数人,即民众手中的国家

      贵族国:指国家权力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国家

      这三类国家中,有正常国家和变态国家之分

      ※正常国家:为多数人谋福利的国家,君主国、贵族国、民主国即属于这类国家

      ※变态国家:以谋私利为目的的国家,包括:专制国家、寡头国家、暴民国家

      考点 22:国家历史类型的划分标准

      马克思主义划分国家历史类型的标准

      1. 经济基础

      2. 阶级实质

      社会经济基础决定国家的历史类型

      根据阶级的实质,国家的历史类型划分为:

      ※奴隶制国家

      ※封建制国家

      ※资本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国家

      考点 23: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规律更替规律:

      1. 是由生产关系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须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变化的规律决定的。

      2. 社会制度的变革,包括国家历史类型的变革,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发生作用的结果

      考点 24: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方式

      更替方式:

      1. 政治革命(基本方式和途径)

      2. 政治改良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历史类型更替的基本方式和途径是政治革命。只有通过政治革命,推翻旧的政治统治,一种国家类型向另一种国家类型的历史性转变才能完成。

      政治改良是社会政治变化的另一方式,马克思主义承认它在一定的条件下对社会发展是具积极意义的,但不认为它能上升到国家历史类型更替方式和途径的层次。

      革命与改良的区别:

      第1:革命表示国家政权从一个阶级转移到另一个阶级手中,摧毁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建立新的。改良是在不改变现行的社会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情况下,通过局部的、个别的某些现状的改善来缓和社会矛盾。

      第二:革命是历史的必然现象。革命的最深刻的根源在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性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性质。改良是在被统治阶级的压力下,迫使统治阶级实行某些让步的政策。第三: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它不是一种和平的进化过程, 而必须用暴力手段打碎旧的国家机器,是一种激烈的社会变动。改良则是渐进的,是一种和平的、局部的改造过程。

      考点 25:奴隶制国家

      一、奴隶制国家的本质:奴隶制国家是人类历史上第1个剥削阶级国家。它是建立在奴隶占有制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奴隶主不仅占有全部生产资料,同时占有生产者---奴隶本身。奴隶主可以占有、买卖奴隶,随意杀戮奴隶。

      二、奴隶制国家的职能

      内部职能:控制奴隶和自由平民等广大被压迫群众。(1.暴力机关, 斯巴达 2.宗教)

      外部职能:侵略他国领土或保卫本国领土以防别国侵略。(对外战争, 掠夺俘虏沦为奴隶)

      三、奴隶国家的统治形式

      古代东方(埃及、巴比伦、亚速、波斯):君主制(东方暴君制)-- 世袭君主通过军事官僚机构管理国家

      古希腊(雅典):民主制--“人民大会”有很大权力、公职人员由选举或抽签产生

      古罗马、斯巴达:贵族制--奴隶主阶级中少数贵族掌权

      它们的实质都是奴隶主阶级实行的政治统治,是奴隶主对奴隶的阶级专政

      考点 26:封建制国家

      一、封建制国家的经济基础和阶级本质

      封建制国家的本质:是在土地所有制上占统治地位的封建阶级对广大农业劳动者进行剥削和压迫的工具。

      它是建立在封建制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

      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的 4 种形式:

      (1) 地主占有制(中国主导地位):允许土地买卖,出租土地给佃农,通过收缴地租榨取农民的剩余劳动。

      (2) 领主占有制(西方支配地位):领主领地可以世代相袭,但不能买卖。 压榨农奴,不可随意屠杀农奴

      (3) 国家占有制:是以国家的名义占有土地。(屯田、营田、 职田、农庄 、均田)

      (4) 自耕农占有制:农民自己占有所耕种土地,但占有是少量的, “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

      二、封建制国家的统治形式与文化特征

      中国和西方封建制国家的不同特征:

      1. 在国家结构方面:中国是中央集权制,西方是分封割据制

      2. 在权力结构方面:中国是官僚等级制,西方是地产权力等级制

      3. 在统治思想方面,中国侧重宗法伦理观念,西方主要借助宗教信仰

      官僚制的特点:

      1. 它是由专制官吏组成的权力机构

      2. 在官僚集团内部,有按等级划分官职的严密组织

      3. 封建官僚按官阶高低享有特权,特权成为官僚制的核心

      4. 利用职权谋取私利

      考点 27:资本主义国家

      一、资本主义国家的产生

      资本主义国家:是人类第1个现代意义上的历史类型国家。资本主义国家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经济基础,生产资料的资本家占有。其本质是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政治统治,是资产阶级专政。

      (简答)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基本特征):

      ①生产资料为资本家私人所有。

      ②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剩余价值。

      ③资本主义生产一雇佣劳动的方式进行,劳动力本身成为商品,资本家依劳动者的市场价值购买劳动力,雇佣劳动者在交换过程中具有出卖自身劳动力的自由权利。

      ④资本主义生产以交换和货币关系作为自己存在的必要条件。

      二、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

      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资本主义国家本质上是资产阶级的统治,是资产阶级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和资产阶级利益、剥削与压迫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机器。资本主义国家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经济基础。

      三、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

      1. 自由资本主义国家

      是指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之初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时期的国家形态。经济活动的基本方式(经济特征):开放市场、自由贸易、自由竞争政治特征:资产阶级以自由主义的政治方式来统治国家

      自由主义政治方式的体现:

      基本原则和价值:公民政治自由、政治权利和政治平等政治制度:选举制、代议制、政党政治

      政府职能:只限于必要公共事务 “消极国家”“夜警国家” 政府政策:自由放任

      2. 垄断资本主义国家

      是指与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相对应的国家形态。

      ①基本经济特征:垄断代替自由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实现的基本方式,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特性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深。

      ②阶级特征(政治特征):垄断资产阶级取代自由资产阶级成为资产阶级的主体,成为控制和支配社会的阶级,垄断资产阶级国家的内外部矛盾加深甚至激化。

      法西斯国家和福利国家,构成了 20 世纪 30 年代以来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大基本形态。

      考点 28: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国家是无产阶级通过革命,在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型国家

      一、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社会主义国家:是由公有制为主导地位。其本质是维护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对少数剥削者所实行的专政。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阶级基础的国家。以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为政治特征,并从组织上和制度上确认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地位。

      经济基础:是社会化大生产的特性在生产关系方面的体现

      (简答)社会主义国家具有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特征:

      ①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经济基础。

      ②以工人阶级为领导阶级,以工农联盟为国家的阶级基础。

      ③基本职能在于大力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政治和精神文明,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④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的国家,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构成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特征。

      ⑤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

      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任务:

      1. 建立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2. 依法打击敌对势力,维护社会秩序。防御外敌,捍卫国家主权

      3. 组织和管理社会主义经济,大力发展生产力

      4. 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

      5. 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教育事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

      6.创造条件消灭三大差别,逐步向共产主义过渡

      考点 29:国家权力的内涵(名词解释)

      国家权力是统治阶级强制被统治阶级或丛属阶级服从其意志的能力。国家权力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它能够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社会整体代表的名义来运用强制力管理社会公共事务。

      国家权力与社会相分离的具体表现:(简答题)

      1. 形成了形式国家权力的专门的机构与人员,即各种形式的国家机关和官吏,使管理机构得以专门化,管理者得以常任化。

      2. 建立了职业性的常备军

      3. 确立了赋税制度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国家权力的论述:(简答题)

      1. 是根源于社会经济基础的政治权力

      2. 本质上是在政治生活中占据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权力,它所表达的意志实际上是统治阶级的意志

      3. 是承担着社会管理职能的公共权力,具有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

      考点 30:国家权力的特征(多选题)

      (一)主权性(独立自主)

      (二)强制性(强制性力量)

      (三)普遍性(普遍约束力)

      (四)组织性(组织体系)

      考点 31:国家权力的结构

      一、国家权力的结构构成

      ①不同的功能性权力

      ②不同层级的权力

      功能性权力分为:(多选题)

      1. 立法权—是国家意志的集中表达,由立法机构行使

      2. 行政权--管理国家公共事务的权力,由行政机构行使

      3. 监察权--监督、调查、处置各级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的权力,由监察机关行使

      4. 司法权--用法律解决纠纷的权力,由司法机关行使

      层级的权力分为:中央权力与地方权力

      二、国家权力的横向结构(名词解释)

      国家权力的横向结构,是各种功能性国家权力的相互关系和运行原则的结构性构成

      1.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原则

      “分权制衡”:按照不同的功能将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与司法权,互相制约。

      2.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原则

      “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民主集中制组织原则的具体体现:(简答题)

      ①民主集中制遵循人民主权的精神,贯彻“一切属于人民”的根本原则。

      ②合理划分和高校协同国家机关权责的原则。

      ③民主集中有机结合的国家权力运行原则

      ④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上,实行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合理配置权力的原则

      三、国家权力的纵向结构(名词解释)

      国家权力的纵向结构是国家层级权力相互关系及其运行原则的结构性构成,它在组织和机构方面体现为中央与地方政权机关的相互关系结构

      中央与地方政权机关的相互关系结构

      (1)纵向权力的划分和配置

      (2)纵向权力的协调和制约

      四、国家形式

      (一)国家形式的含义(名词解释)

      国家形式是统治阶级为实现本阶级的统治而组织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和结构形式,是组织、管理和控制国家机器的制度和体质的总和 (二)国家形式的基本内容(简答、论述)

      (1)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即政体,尤其是中央政权机关的组织形式 (2)国家的结构形式,主要是指国家的中央权力机关与地方权力机关、整体与局部之间关系的构成方式

      (3)国家机关权力的具体运作方式和具体制度—-政治体制

      考点 32: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概括

      (一)政体的含义(名词解释)

      政体是指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为了实现其统治需要而采用的一定的政权组织形式,也就是统治阶级组织国家政权机关的形式

      (二)政体与国体的关系(简答题)

      一方面,内容决定形式,国体决定政体;另一方面,形式体现内容, 政体反映国体。政体具有相对独立性。

      (三)政体的基本特性

      (1)政体的选择受到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

      (2)政体具有多样性

      (3)政体是国情的产物

      (4)相对于国体而言,政体的发展变化具有灵活性和变异性

      (四)政体的分类

      国家政体的具体分类标准和依据

      1. 最高国家权力的归属

      2.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产生方式及任期

      3. 中央国家权力机关的设置以及它们之间的权力分配、地位和相互关系

      君主制政体:基本特征-最高国家权力集中于君主一人,君主世袭, 无任期限制

      共和制政体:基本特征-选举产生国家机关,有严格任期限制

      考点 33:不同类型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

      (一)剥削阶级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

      1. 君主制(名词解释、多选)

      是指由一名君主实际上或名义上掌握最高国家权力的政权组织形式君主制可以分为:

      专制君主制--君主独自掌握最高统治权

      贵族君主制--君主名义上掌握最高统治权

      立宪君主制--君主权力按照宪法规定受制约

      2. 共和制(名词解释、多选)

      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政权组织形式

      共和制可以分为:

      贵族共和制--国家行政长官由公民大会选举产生并有任期限制,贵族掌权

      民主共和制--国家权力机关由公民选举产生,并有严格任期限制

      民主共和制分为:

      议会共和制--议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总统只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总统共和制--总统掌握行政实权,议会掌握立法权

      (二)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

      社会主义国家政权本质上是人民民主专政

      (1)公社制基本特点:

      (1)公社委员会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

      (2)公社实行直接选举

      (3)废除旧警察和官吏,将公职人员变成人民的公仆

      (4)用武装人民取代常备军

      (2)苏维埃制基本特点:

      苏维埃既是最高立法机关,又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实行两党制,设立主席团作为常设机构代表由人民选举和撤换

      (3)人民代表大会制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考点 34:国家结构形式的含义(名词解释)

      国家结构形式,是指国家为了处理中央与地方、政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而对国家权力进行划分与配置的基本模式。

      考点 35:国家结构形式的基本类型

      1.单一制

      含义:是将国土按地域划分成若干行政单位、具有统一主权的国家结构形式。

      基本特征:国家具有单一的宪法、统一的法律体系和司法体系、统一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体系以及公民具有统一的国籍。

      类型:中央集权型单一制、地方分权型单一制

      2.复合制

      一般特征:由若干个国家或地区作为成员单位通过协议组成联合体类型;

      (1) 联邦制:由邦、州通过制定、遵守宪法形成的具有单一主权的国家结构形式

      特点:具有宪法和法律,联邦公民具有统一国籍,联邦成员拥有相当大的自主权。

      (2) 邦联制:主权国家通过缔结条约分享部分国家主权而形成的松散的国家联合形式

      特点:无统一的宪法、军队,只是主权国家之间的一种特殊联盟关系。

      3. 单一制与复合制的区别(简答、论述题)

      ² 从主权状况看,单一制国家只有一个统一的主权,复合制国家拥有各自的主权

      ² 从国家机构看,单一制国家只有一个最高立法机关、一个中央政府,复合制国家中邦联甚至没有立法机关

      ² 从法律系统看,单一制国家仅有一部宪法,复合制国家中,联邦的宪法和法律是全国最高法,邦联无统一宪法

      ² 从对外关系看,单一制国家视为单一主体,公民拥有统一国籍, 复合制国家联邦有,邦联没有

      ² 从独立自主性看,单一制国家的地方政府无权,复合制国家中的联邦的成员不可退出联邦,邦联成员可以

      考点 36: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名词解释)

      人民代表大会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指中国各族人民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定期选举产生自己的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其他国家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并对其负责。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简答、论述)

      第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内容和根本准则。

      第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第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第四,实行合理分工、协调一致,分工合作、相互分配的原则

      (二)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必然性(简答、论述)

      l 中国社会政治发展的历史表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l 体现了我国的政权性质,是最适合于我国人民当家做主和管理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

      l 实现了国家权力机构与其他国家机关之间的合理分工,能够保障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

      l 维护了国家统一的民族团结,保障了国家长治久安

      考点 37:国家结构形式

      (一)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单一制国家

      中国既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又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在国家结构形式上实行单一制,但本着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的原则,实行适度的地方分权。

      中国采用单一制的原因:(论述题)

      (1)我国历史上有统一的传统和实行单一制的渊源

      (2)各民族之间有和睦相处、友好往来的传统

      (3)多样性统一的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认同的强大思想基础

      (4)我国各民族人民的最高利益是维护祖国统一

      (5)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6)我国各民族既具有团结友爱的光荣传统,同时也需要紧密团结与合作,防止和抵御外来干涉和侵略

      (二)我国单一制国家的特色

      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名词解释)

      含义: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2. 特别行政区制度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内涵:国家主权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政府;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考点 38:国家机构的含义和特征

      含义:国家机构是公共权力运作的组织载体,是统治阶级巩固和维持其统治地位、实现其阶级利益和履行国家职能的组织体系。

      特征:

      (一)阶级性

      国家机构是由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所组建、掌握和运用,并为维护其阶级统治利益和为维持统治阶级所必需的社会秩序服务的。

      (二)社会性

      国家机构的社会性特征只有其政治统治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决定的。任何国家机构都是以全社会的名义进行活动的。

      (三)整体性

      国家机构是统一的整体,是有机构成的政治组织体系和国家权力系统。

      (四)强制性

      统治阶级通过国家机构的活动普遍地约束全体社会成员,包括国家公职人员在内的一律遵守根据统治阶级需要确立的法律规范、道德规范等各种社会规范,把各种社会矛盾维护在秩序的范围内。

      考点 39:国家机构的构成

      1. 任何一个国家的国家机构都是由各种国家机关组成的,各种国家机关都是国家机构整体的组成部分。每个国家机关都担负一定任务,执行一定职能,行使一定职权,发挥一定作用。

      2. 国家机构的基本组成要素

      (一)国家元首

      国家元首代表国家主持内外国家事务。其功能是充当一个国家对外的最高代表,依据国内法处于国家最高领导地位,根据国际惯例享有最高规格的国际礼遇,充当一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国际政治行为主体。

      (二)立法机关

      立法机关是行使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即有权审议、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以及进行执法监督的国家机关。

      (三)行政机关

      行政,含有“执行”和“管理”两方面的含义。执行指执行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和决定,管理指管理国家内政、外交、军事等方面的事务。

      (四)监察机关

      指国家对所有行使公共权力的公职人员实施法定监督、行使国家监察职能的机关

      (五)司法机关

      狭义指法院 广义指法院和检查机关

      考点 40:国家机构的设置

      国家机构不是自发产生的、形成的,它是各国综合和方面制约国家机构设置的主客观因素,根据国体和政体的要求,按照统治阶级意志和一定的组织原则,编制、组织和构建起来的。

      (一)国家机构设置的影响和制约因素

      1. 国体的制约

      国体的性质决定国家机构的性质和运行取向,决定国家机构的设置和国家机关划分及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

      2. 国家统治方式的制约

      国家统治方式是指统治阶级的政治统治方式,包括国家治理形式、国家管理形式、国家结构形式。国家治理形式,即实行法治还是人治, 是主导性制约因素;国家管理形式即政体,直接制约国家机构的设置。国家结构形式直接决定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间接地影响到国家管理形式特别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管理体制。

      3. 社会与国情因素的制约

      国情主要包括一个国家社会经济、社会结构和社会文化状况,也包括社会心理和历史传统。

      (二)国家机构设置原则和形式的差异性

      国家机构不是自发产生的,是统治阶级按照自己的意志,在一定的理论原则和法治原则的指导和确认下,进行周密政治设计的国家自主行为。

      理论原则即国家机构体制;法制原则即国家机构的制度、规则,国家机关的权限、职能、责任与编制,以及各国家机关之间相互关系的体制与机制。国家机构设置,在不同国家会有种种差别,不会完全相同, 甚至完全不同。

      考点 41:西方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

      资本主义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三权分立

      “三权分立”的含义:是国家权力为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种权力,它们分别由三个不同的国家机关掌握,各自独立行使,形成鼎力之势,而又互相制约和平衡。

      孟德斯鸠提出并奠定了三权分立与制衡理论的基础,其实质是反对和 防止国王的专制统治,以保障谋求发展的新兴资产阶级所需要的自由。

      考点 42:西方国家的主要国家机关及其职权

      (一)立法机关--议会(国会)

      1. 由选举产生的议员组成。议员有法定任期,向选民负责

      2. 全国议会议员一般是专门职业性职务,领取薪俸、津贴和办公费用, 并可雇佣一定数量的工作人员。

      3. 议员在议会会议期间享有不受逮捕、在议会会议上发言表决以及在议会外免受追诉等项特殊权利

      议会的内部组织机构:

      1. 一院制:瑞典、葡萄牙、丹麦、新西兰

      2. 两院制:英国、美国、法国、德国

      两院:参议院、众议院(上议院、下议院)

      下议院:议员按选区直接选举产生,名额按人口或选民人数依一定比例分配

      上议院:直接选举、间接选举 议会的任何法律均需经两院通过

      “一院制”与“两院制”的联系与区别

      两院之间存在权力之间的相互制约的关系,一般下议院权力高于上议院二者都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

      议会的权力:

      (1) 立法权

      即以国家名义制定、修改、废止法律的权力。立法程序:提案(创议权)-审议-通过-公布。审议重要议案会举行听证会。

      (2) 财政权

      即财政同意权,是议会控制政府税收和开支的权力。其主要内容是审议和批准由国家行政机关编制的预算案、赋税案、公债案以及其他有关公民负担的财政案。

      (3) 监督权

      即议会对政府及其政策或政府官员行为进行监督的权力对政府的监督表现在 4 个方面:

      一是决定和监督政府的组成

      二是在议会制国家,议会拥有倒阁权,即通过对政府不信任案使政府集体辞职

      三是行使弹劾权,即议会对政府高级官员个人的犯罪或严重失职行为进行控告和制裁

      四是行使质询权,即议员对政府的政策和政府成员所管理的事务提出口头或书面询问,要求相关者做出解释的答复。

      (二)行政机关

      西方国家的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即中央政府,一般由政府首脑和各部部长组成,通常称为内阁,所以组织政府常称作“组阁” 国家行政机关(中央政府)的主要职权:

      (1) 执行法律与委托立法

      (2) 管理全国公共事务和行政事务

      (3) 处理对外关系事务

      (4) 军事权

      (5) 立法参与权

      (三)司法机关

      是独立行使司法权的国家机关司法机关的主要职权:

      (1) 审理各种诉讼案件

      (2) 处理某些非诉讼性事务

      (3) 违宪审查

      “违宪审查”是司法机关审查和裁决国家机关的行为是否违反宪法审查对象;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政府的行政法规、命令和措施。方式:“事后审查”:不主动审查,只在通过审理具体诉讼案件时就其适用法律是否违宪做出裁决。“事前审查”:宪法委员会在各项组织法颁布前,均予以审查。

      考点 43: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

      社会主义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

      (一)民主集中制原则的由来

      民主集中制最初是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组织原则提出来的。马克思、恩格斯在领导和参与建立建设无产阶级政党的过程中,形成了民主集中制的思想,并把它作为第1国际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议行合一原则的三层含义:

      ①议行合一以否定、替代资本主义议会制的三权分立原则为前提;

      ②在国家政权机构组织的意义上,议行合一是两种国家权力和职能在职掌、从属上的集中统一。

      ③议行合一即公社委员会兼行政权和立法权,两权兼管是有人民选出的代表机关统一行使国家权力,这种人民代表机关既是权力机关又是工作机关。

      (二)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国家机构中的体现

      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国家机构中的体现在 4 个方面:

      1. 保证人民当家做主,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由人民代表大会行使

      2. 保证国家机关之间合理分工,协调运作,依法进行权力制约

      3. 保证立法和决策民主化和执行的集中化与分工责任制

      4. 保证合理划分中央国家机构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和管理权限,充分发挥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

      考点 44:我国的主要国家机关及其职权

      我国的国家机构的构成:

      1. 国家权力机关

      2. 国家主席

      3. 行政机关

      4. 监察机关

      5. 司法机关

      (一)国家权力机关

      中国的国家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中国的国家权力机关的职权:

      (1) 立法权

      即制定、修改、废止和补充法律的职权

      (2) 决定权

      就国家重大问题和事项作出决定的权力

      (3) 任免权

      组织其他国家机关的权力,具体指人事任免权

      (4) 监督权

      监督其他国家机关的权力

      (二)国家主席

      是中国的国家元首,是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主席的职权:公布法律;任免国务院公职人员;授予国家勋章和荣誉称号;发布特赦令;宣布紧急或战争状态;国事活动;接待外国使节,缔结条约。

      (三)行政机关

      中国的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即国务院,是全国人大的执行机关国务院的七项职权:

      ①行政立法权

      ②议案权

      ③行政管理权

      ④行政区划管理权

      ⑤领导和管理经济和城乡建设权

      ⑥社会管理权

      ⑦行使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授予的其他职权

      (四)监察机关

      中国的监察机关是国家的各级监察委员会,包含国家监察委员会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国家监察委员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监察机关。

      监察机关的职权:监督、调查职权,有权依法向有关单位和个人了解情况,收集、调取证据。根据监督、调查结果,依法作出处置。

      (五)司法机关

      中国的司法机关由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构成,它是依照宪法和法律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和法律监督权的国家机关。

    老师二维码

    上一篇:安徽自考00292市政学知识点押题资料
    下一篇:安徽自考03350社会研究方法知识点押题资料

    安徽自考课程

    安徽自考交流群

    扫码加入考生交流群

    一起探讨自学考试

    扫码小程序选择报考专业

    进入在线做题学习

    查看了解自考专业

    查询最新政策公告

    进入历年真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