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安徽自考网!为考生提供安徽自考信息服务,网站信息供学习交流使用,非政府官方网站,官方信息以安徽教育考试院www.ahzsks.cn为准。
江西自考报名入口-全国自考05722公共经济学绝密押题资料
《企业组织与经营环境》
考试-知识点押题资料
(★机密)
第一部分
1、公共经济学研究对象:政府经济行为
2、政府层次的划分:①狭义政府:(核心政府)中央政府的各部、委、办、厅、局及其附属机构。
②广义政府:中央政府﹢地方政府
③公共部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非金融公共企业
④广义公共部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非金融公共企业政策性金融机构
第二部分
1、资源配置的概念:资源在不同用途或不同使用者之间进行分配,就叫做资源配置。
任务:就是在资源的多种用途中选择最有效的用途。
原则:资源的最优配置
对资源进行配置而取得的效益,即为资源配置效率,对资源进行配置而取得的最大效益就是资源的最优配置。
资源的最优配置要解决的问题效率
2、效率的标准:帕累托最优与改进
(1)帕累托最优:没有人可以在不使得他人境况变坏的条件下使得自身境况得到改善的状态。
(2)帕累托改进:如果一种政策变化至少使一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会使其它人的境况变坏,那么这种政策变化将提高社会福利。这种政策变化称为帕累托改进。
对帕累托最优的通俗理解——(蛋糕做到最大时)除非损人,就不能利己
3、洛伦茨曲线与基尼系数
4、收入分配不公平的表现及解决对策
1.从基尼系数看,中国的收入分配差距已经超过国际上公认的0.4警戒线
2.以五等分分组计算,农村内部的收入分配差距在扩大。
3.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进一步扩大。
4.城乡差距持续扩大,构成差距增量的主体。
5.行业间工资差距过大,垄断行业员工工资过高,增长过快的问题更为突出。
6.隐性收入和灰色收入过高。
解决对策:
财政措施:税收与收入转移制度(低保)、征收累进所得税、对奢侈品以高税率征税非财政措施:如最低工资法
第一,在各级财政之间合理划分收入分配调节事权
第二,建立居民收入监测体系。
第三,改革收入分配调节资金支出方式。
第四,在中央和省两级财政中设立低收入群体子女高等教育补助金。
5、市场失灵的表现:
微观经济缺乏效率,公共产品供给不足“搭便车”,存在外部效应问题,自然垄断市场的存在,信息不对称,宏观经济的不稳定,失业、通货膨胀及经济的失衡,社会分配缺乏与效率相适应的公平性。
6、政府的经济职能:
(一)资源配置
(1)通过确定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的比例,确定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各自支配资源的规模和范围,确定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给供能力。
(2)通过安排财政支出的规模、结构,确定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状态和财政资源内部的配置比例。
(3)通过政府投资、税收和补贴,调节社会投资方向和经济结构。
(例如,通过财政投资和补贴,兴办或支持有外部效益的事业,通过税收限制有外部成本的事业等。)
(二)调节收入分配财政措施:税收与收入转移制度(低保)、征收累进所得税、对奢侈品以高税率征税非财政措施:如最低工资法;
(三)经济稳定增长
7、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
1)制度创新型; (以 GDP 为核心的政绩观-如何评价官员的政绩:豆腐渣、拉链路;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
2)产业结构调整 ,资源节约型(发展循环经济)
3)增进公众福利型(增加消费,培养中产阶层)
4)自主知识创新型(民族品牌的创新;中国与印度的竞争力比较说明了什么?)
8、诺斯悖论
诺斯悖论:指政府部门本来应该提供公共产品,但由于种种原因,却打着提供社会公共产品的招牌,为政府部门的利益而损害社会的利益,最后提供的可能就是公共灾祸。
9、政府失灵及表现
政府失灵:政府本身的局限性导致其不能补救市场失灵,反而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损失了社会福利。
表现:第一:政治市场上行为主体动机导致政府决策无效率:政府官员的行为目标与公共利益目标相冲突预算开支最大化; 官职最大化、持久化;收入最大化;支配人、财、物等资源最大化;在职消最大化;社会、声望、名誉、地位最大(高)化。
基尼系数= A/(A+B)
0.4是“警戒水位”第二:政府机构运转的无效率-----政策执行中的内部无效率缺乏竞争导致的无效率外在无压力 ---服务质量的难以考核和比较;内在无动力 --- 任职制度和薪酬制度的特点
第三:信息缺失造成干预的失灵
对干预的活动、事项信息掌握不完全; 不正确; 不及时; 不理解;
1、外部性的定义
外部性 (Externalities):是指经济活动中企业或个人向市场之外的其他人强加的成
本和收益。
2、正、负外部效应对资源配置效率产生的影响:负外部性与供给过剩、正外部性与供给不足
3、消除外部性的对策:
公共对策:( 1)征税( 2)补贴( 3)排污权交易(污染物排放总量不超过允许排放量的前提下,企业交易或拍卖)
( 4)政府管制私人对策:(1)道德约束( 2)企业合并( 3)明确产权与谈判
4、运用外部性理论解决现实过程的问题?
庇古通过分析边际私人净产值与边际社会净产值的背离来阐释外部性。在没有外部效应时,边际私人成本就是生产或消费一件物品所引起的全部成本。当存在负外部效应时,由于某一厂商的环境污染,导致另一厂商为了维持原有产量,必须增加诸如安装治污设施等所需的成本支出,这就是外部成本。边际私人成本与边际外部成本之和就是边际社会成本。当存在正外部效应时,企业决策所产生的收益并不是由本企业完全占有的,还存在外部收益。边际私人收益与边际外部收益之和就是边际外部收益。通过经济模型可以说明,存在外部经济效应时纯粹个人主义机制不能实现社会资源的帕累托最优配置。
既然在边际私人收益与边际社会收益、边际私人成本与边际社会成本相背离的情况下,依靠自由竞争是不可能达到政府官员常常没有主动完善信息,提高信息质量的激励。
(有毒疫苗、毒奶粉事件、双汇瘦肉精案)
第四: 政府职能混乱,且常常难以纠正
第三部分社会福利最大的。于是就应由政府采取适当的经济政策,消除这种背离。政府应采取的经济政策是:对边际私人成本小于边际社会成本的部门实施征税,即存在外部不经济效应时,向企业征税;对边际私人收益小于边际社会收益的部门实行奖励和津贴,即存在外部经济效应时,给企业以补贴。庇古认为,通过这种征税和补贴,就可以实现外部效应的内部化。这种政策建议后来被称为“庇古税 ”。
庇古税在经济活动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采用的“谁受益,谁投资 ”的政策、环境保护领域采用的“谁污染,谁治理 ”的政策,都是庇古理论的具体应用。目前,排污收费制度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环境保护的重要经济手段,其理论基础也是庇古税。
案例分析:污染的治理
管制 VS 矫正性税收
环保部门要求每个工厂把年排污量减少为200 吨;环保部门对每个工厂排出的每吨废物收税2 千元税收;管制的损失:钢铁部门和造纸部门:造纸厂排污成本相对较高,和钢铁厂一样标准!
有没有污染都要拍200 吨,没有激励进一步减排。
税收的效率:
特征:
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公共物品是向整个社会提供,共同收益和联合消费。
可能在消费中的被动性和强迫性消费非竞争性:
产品一旦提供,任何人都可以消费, 任何消费者不影响其他个人对同一公共产品的消费
(边际拥挤成本为 0)。
边际生产成本为零:灯塔,国防受益的非排他性:在技术上没有办法将拒绝为之付款的个体排除在公共物品的收益范围之外。国防。
2、公共物品供给中的自愿捐献:成员较少的社会中,通过自愿捐献与成本分担的合作方式,有可能使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量达到最佳水平。
3、 林达尔均衡条件与免费搭车者的出现:在人数稀少的社会中,可能会存在林达尔均衡
林达尔均衡:如果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按照其所获得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边际效益的大小,来捐献自己应当分担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资金费用,则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可以达到具有效率的最佳水平林达尔均衡的前提条件:
1. 每一社会成员都不存在隐瞒或低估其边际效益从而逃避自己应分担的成本费用的动机
2. 每一社会成员都不存在隐瞒或低估其边际效益的可能
投票循环: 每一种被否决的提案,当与另一种可选择的提案配对时,都有可能变成胜利者,就是按所配对的次序的不同,三种可选择的提案在多数规则下都有可能获胜。这种现象被称作“循环性”。一旦出现这种循环,多数规则下的投票结果便具有不确定性,政治均衡也就不存在了。
这时,没有任何一种提案可以战胜其他所有的备选提案。
3、阿罗不可能性定理:
满足一切民主要求又能排除循环投票困境的决策机制并不存在。
4、单峰偏好指人们最理想的结果只有一个。对于这个唯一的最理想目标的偏离,无论是正的方向,还是负的方向,减排成本高多排一点,反之少排一点,根据自己情况!
排污成本是自己的生产成本,有激励开发环保技术!
税收拟定多少才能到达治理污染的目的?
第四部分
1、公共物品:指的是那种既不可能也无必要对其消费加以排他的物物品;或者说,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物品。
在成员众多的社会中,会出现免费搭车者现象,而且成员越多,人们免费搭车的欲望越强烈,由此导致公共物品或服务供给量下降的可能性越大
免费搭车: 免费搭车者是指那些寻求不付任何代价而又得到效益的人。在一个人口众多的社会中,人们完全有可能在不付出任何代价的情况下,享受通过其他人的捐献而提供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效益。
第五部分
1、公共选择:公共选择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个人利益最大化为内在动力,通过民主投票实现的对公共经济的合理决策。公共选择理论是对政府决策过程的经济分析。
2、投票悖论:在有两个以上备选方案时,可能会出现循环投票,无胜出者,形成投票悖论。都是坏事情。
多峰偏好:是指投票者的偏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峰值。意味着人们最理想的结果不止一个。最初,当人们偏离其最偏好的选择目标时,境况会因此变坏。但若继续沿着这个方向运动,其境况则会最终变好。多峰偏好是导致投票悖论的原因。
5、投票交易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
投票交易使原本不能获得投票通过的提案获得通过,便有可能造成资源配置效率损失。结论:投票交易使两项本来在分别投票的情况下,不会获得通过的提案,当组合在一起并放进一项提案进行投票时,却双双获得通过。有效率的提案不一定获得通过,通过的提案
不一定都有效率。公共选择理论通过的提案,保证是多数投票者最偏好的结果,是通过提案当中最接近效率原则的。
6、配对投票: 当有三个或更多的方案备选时,就其中的任意两个方案进行的投票。
7、中间投票者定理: 中间投票者定理认为中间投票者最偏好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就是多数规则下的政治均衡。简单多数规则下的反映中间投票者意愿的提案会最终获胜。中间投票者指的是这样一种投票者,其最偏好的结果处于所有投票者最偏好的结果的中间状态。
8、影响公共选择的因素:
信息不完备问题
公共分担和搭便车问题。公共产品消费中所具有的非排他性,使得对某一公共产品的损失和效益,投票者的影响是间接的,即好处和坏处都由大家分担。又由于搭便车现象的存在,也使得投票人的行为往往趋于保守。
选择结果的强制性。一方面,选举制度本身会使一部分人的要求得不到实现;另一方面,当选前后政治家的行为皮考克和魏斯曼的“公共收入增长引致说”倾向于从公共收入随经济发展和社会动荡而增长,并导致公共支出相应增长的角度做出解释;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公共支出增长的发展模型”倾向于从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要求公共支出结构做出相应变化的角度做出解释;鲍莫尔的“非均衡增长模型”则倾向于从公共部门劳动生产率偏低必导致其规模偏大的角度做出解释
2. 公共支出的结构、分类
对公共支出的理论分类,可根据分析问题的不同需要进行如下区分:按照公共支出的性质,可分为消耗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按照公共支出的目的性,可分为预防性支出和创造性支出;按照政府对公共支出的控制能力,可分为可控制性支出和不可控制性支出;按照公共支出的受益范围,可分为一般利益支出和特殊利益支出。
消耗性支出(购买性支出):
政府各部门的消费性支出和投资性支出(用于购买日常政务和调节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商品和劳务),是政府干预经济的重要手段,反映了政府对社会资源直接占有的规模和结构,也称购买支出。
转移性支出:政府按一定方式把一部分财政资金无偿地转移给受益人(如债务利息、养老、失业救济金和各类补贴等)。政府只是充当中间人,不会有任何收益或补偿,是政府调节分配的重要手段,反映了社会成员之间的资源再分配
预防性支出:用于维护国家安全和秩序,保障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全的支出。(如国防、外交、公安等)
创造性支出:用于维护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的支出。(如经济、文教、卫生和社会福利)
一般利益支出:社会全体公民均受益的支出。(如国家安全、行政管理、环境保护等)
往往不一致,也导致许多选民被迫接受不利于自己的政策结果利益集团的影响?
9、利益集团的影响?
第六部分
1. 公共增长趋势
瓦格纳的“政府活动扩张法则”、皮考克和魏斯曼的“公共收入增长引致说”、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公共支出增长的发展模型”以及鲍莫尔的“非均衡增长模型”。
瓦格纳的“政府活动扩张法则”倾向于从社会经济发展要求政府履行越来越多的职能的角度做出解释;特殊利益支出:只有一部分人受益的支出(如教育、医疗、各类对个人或法人的补助等)
强制性支出(不可控制性支出):不修改现行法律或法规就必须支出的那部分支出。(最低收入保障、社会保障等有法律明文规定的支出、前届政府遗留的义务、国债还本付息及对地方政府的补助等)随意性支出(可控制性支出):法律法规无明确规定,本届政府可根据自己的施政目标自行决定的支出。
3. 社会保障支出及农业财政支出
社会保障支出
分类 :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其他社会保障
资金来源:社会保障税、一般政府税收
社会保障支出的性质:
社会保障支出是社会公共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性事业。一方面可以弥补市场的失
2、政府预算的原则:
一,办事原则
也称为财政资金有效供给原则,是相对于传统财政学的保障供给原则进出来的。它是指编制部门应当依据各部门提供的服务质量,来分配分配预算资金。
办事原则是效率原则与公平原则的统一。
行政、事业单位所提供的公共服务大多具有无偿性质,因此,财政结他们拨款是一种非市场行为。既然是非市场行为,就存在着拨款公平问题。那么,什么是公平拨款的基础呢?
第一,必须以公共支出福利的程度来评价财政支出效率;
第二,必须将办什么事,达到什么效果与财政拨款结合起来。
二、公开性原则
公开性原则是指政府预算的编制、执行都必须是公开的,置于人民的监督之下。
政府是受托人,花的是人民的钱,为此,应当让委托人知道钱用于那里,有无效果。
(1)程序合法。
(2)有预算,有决算。所谓决算,也就是对于年度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年度总结。它同样要提交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
(3)数字公开。即政府预算在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后,有关的数字和指标应当是公开的,人民有获得政府预算信息的知情权。政府预算执行结果也应通过媒体及时公布。政府预算的公开性还表现为政府不应当设置秘密预算。
当然,涉及到国家重大利益的除外。
三、完整性原则
是指政府预算中列示的各项收支指标,必须覆盖政府收支的全部方面,不允许把一部分收支排除在外,而成为“小金库”。
这一原则要求政府各部门的资金都纳入财政管理,置于财政的监控之下,做到各项收支有制度和预算指标可依,有帐可查。简单地说,完整性原则也就是要求财政有一本完整的帐。
从人民方面来考虑,人民有权知道他们缴的钱是否都缴到国库,为政府所用?从政府方面来考虑是为了取信于民,即“诚实的政府” 。
如果在政府预算之外还存在着“小金库”,或者“秘密预算” ,这就是一种欺骗选民的行为。而且,从政府管理的实际来看,“小金库”,或者“秘密预算”往往会失去财政制度约束,容易产生贪污等“政治丑闻”。
完整性原则是约束政府权力,规范政府资金管理的重要原则。
完整性原则要求取消预算外资金,而建立基金预算。
四、可靠性原则
可靠性原则也称为谨慎性原则,是指各级政府的预算必须建立在积极、稳健、可靠的基础上。
灵或缺陷,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实施成本,还可以运用社会保障政策调节经济运行。
农业财政支出
国家财政预算中用于农业的各种支出。农业财政资金既包括中央财政预算的农业资金,也包括地方财政预算的农业资金。
在内容上,农业财政资金既包括国家农业项目投入的农业资金,也包括用于农业的各种补贴、事业费等支出。
第七部分
1、政府预算:也称为公共预算,是指由各级政府编制的,包括预算指导思想、预算编制的原则、方法、以及在此指导下形成的财政资金收支计划。按法律程序,预算须经人民代表大会(或西方国家议会)通过,成为政府必须执行的文件。一是收入预算数字可靠,即不允许编造假的,无法实现的收入计划。
二是支出上留有余地,
三是在收支安排上不留“缺口”。
四是不编赤字预算。
除中央预算允许打赤字以外,各级地方政府都不允许编制赤字预算。为防止预算执行过程中的财政赤字,各级财政应当按规定留有预算准备金。
总之,可靠性原则是政府理财必须遵循的原则,也是实现财政收支平衡的关键。
五、年度性原则
年度性原则是指政府预算应当按预算年度来编制,将一年内可能发生的收入和支出都编入本预算年度。预算年度是指一个完整的年度周期,即上一年的政府预算的起始日与本期的起始日一致,从而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政府预算活动周期。
预算年度对国民经济活动有重要影响,税收、费收入等活动都以预算年度为依据,它还对会计年度产生重大影响。
预算年度有两种:
1,历年制,每年元月一日作为新的预算执行的起始日期。如中国,德国、法国等多数国家采用的是历年制预算。
2,非历年制, 如美国的预算年度是从当年的
10 月 1 日起始, 到次年的 9 月 30 日,英国的预算年度是从当年的4 月
2、公共收入原则:受益原则,支付能力原则
3、税收三性: 1. 税收的强制性:政府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征税,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违抗;所有权和政治权。
2. 税收的无偿性:国家征税以后,税款即为家所有,既不需要偿还,也不需要对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
3. 税收的固定性:征税前就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纳税人、征税对象和课征标准;税法规定并非一成不变。
4、税收公平原则: 税收公平原则就是指政府征税要使各个纳税人承受的负担与其经济状况相适应,并使各个纳税人之间的负担水平保持均衡,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税收的“横向公平”,指经济能力或纳税能力相同的人应当缴纳数额相同的税收,即以同等的方式对待条件相同的人;税收的“纵向公平”,指经济能力或纳税能力不同的人应当缴纳数额不同的税收,即以不同的方式对待条件不同的人。
5、税收的效率: (微观)税收的经济效率:政府通过税收制度在把数量既定的资源转移给公共部门的过程中,尽量使不同税种对市场经济运行产生程度不同的扭曲所造成的福利损失或无谓损失最小化。
税收的制度效率衡量税收制度的效率一般可以用两个指标:
一是质量指标;集中性指标侵蚀性指标时滞性指标执行性指标
二是成本指标。征税成本纳税成本政治成本
6、税收中性:政府课税不扭曲市场机制的运行,或者说不影响私人部门原有的资源配置状况。
7、税收与税率关系(拉弗曲线)
拉拉弗把税率和税收的关系用一条曲线来说明,这条曲线被称为“拉弗曲线”。
其基本点是: 税率水平有一定限制,在一定限度内税率提高税收收入增加。
结论:拉弗曲线表明:税收随税率提高而增加, 但是税源不会因税收增加而增加,因此 , 当税率超过一定限度后, 税源减少,收益下降,继续提高税率非但不能增加税收,反而会减少税收。
弗曲线是一条描述税率和税收收入关系的曲线,它由美国供给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拉弗(Arther Laffer )提出。其基1 日起到次年的 3 月 31 日。采用非历年的国家,有些是历史原因,有些因为农业生产周期等原因。
第八部分
1. 公共收入有哪些形式?最主要的形式是?
(1)税收: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特定标准强制无偿地取得的公共收入。
(2)公债:政府凭借自身信用,采取有偿取得公共收人的一种形式。
其他收入:行政收费、捐赠、国有资产经营收入、战争赔款等。
本内涵是:税率水平有一定限度。在一定限度内,税率提高,税收收入增加,因为税率提高不会等比例地导致税源的减少。
8、税收对生产者、消费者的影响(替代效应、收入效应等)
税收对生产者行为的影响,是通过税收对市场价格机制的干扰来进行,其总效应有以下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两个效应之和构成。
替代效应:由于生产者所面临的课税商品价格相对下降,造成生产者减少课税商品或重税商品的生产量,而增加无税或轻税商品的生产量,即以无税或轻税商品替代课税或重税商品。
收入效应:征税会使生产者可支配生产要素收入减少,从而减低商品生产能力,而居于较低生产水平。
向商品征税时,税收对消费者的效应同样存在着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替代效应:征税会使负税商品价格上涨,造成消费者减少课税商品或重税商品的购买量,而增加对无税或轻税商品的购买量,而以无税或轻税商品替代课税或重税商品。
收入效应:征税令消费者可支配收入水平下降,从而降低商品的购买量,而居于较低的消费水平。
9、税收对劳动投入的影响:
替代效应:政府课税使劳动边际收益减少,降低劳动相对于闲暇的价格,从而引起纳税人以闲暇代替劳动。
收入效应:当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时,课税会直接减少纳税人的可支配收入,为维持以往的收入或消费水平更倾向于更勤奋地工作。这使其增加劳动供给,减少闲暇。
10、税收转嫁:指在商品流通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商品销售价格或压低商品购进价格的方法,将税收负担转嫁给商品购买者或商品供应者的行为。税负转嫁意味着税负的实际承担者不是直接缴纳税款的人,纳税人通过税负转嫁,自己并不承担实际税负。
税收归宿:税收负担的最终归着点或税收转嫁的最终结果。
11、税收转嫁形式: (1)前转即在经济交易中,纳税人通过提高其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将所纳税款加在价格上,转移给商品或劳务的购买者。比如,生产厂家将其产品课征的税款,通过提高出厂价格,把税负转移给批发商,批发商再把税负转嫁给零售商,最后零售商再把税负转嫁给消费者。这样,消费者必须付出包括部分或全部税收在内的价格购买商品和劳务,名义上纳税人是商品或劳务的出售者,实际上税收负担的最终承担者是商品或劳务的购买者。
(2)后转
通过压低进货购进价格将税负转移给货物供应者负担。
(3)消转
消转是指纳税人用降低课税品成本的办法使税负在新增利润中求得抵补的转嫁方式。即纳税人在不提高售价的前提下,以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原材料、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将所缴纳的税款在所增利润中求得补偿。因为它既不是提高价格的前转,也不是压低价格的后转,而是通过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措施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使税负从中得到抵消,所以称之为消转。
有合法消转和非法消转两种形式。前者指采用改进技术、节约原材料等方法,从而降低成本求得补偿;后者指采用降低工资、增加工时、增大劳动强度等方法,从而降低成本求得补偿。采用第二种形式一般遭到雇员的反对,所以纳税人一般采用第一种形式。但消转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如生产成本能递减、商品销量能扩大、生产技术与方法有发展与改善的余地、物价有上涨趋势以及税负不重等。
(4)税收资本化
纳税人购买资本商品时,将资本可预见的未来应交税款从所购资本的价格中作一次性扣除,从而将资本未来的应交税款全部或部分转嫁给出售者。
12、税收转嫁取决于什么
1、税负转嫁过程是通过价格变动来传导的
2、税负转嫁由弹性大小决定的
需弹 小/供 弹大易转;反之不易转
3、市场结构对税负转嫁的影响
完全竞争-垄断
不易转-易转
4、课税范围对税负转嫁的影响
税基 宽易转;窄不易转
(资本密集型不易转;生活必需品易转/ 奢侈品 不易转)
13、供求弹性是决定税收转嫁状况的关键。
简单计算
已知需求函数为
Qd=60-2P,供给函数为 Qs=-30+3P。假设政府向卖者征收每单位产品5 元的销售税, 这项法律将如何影响均衡价格、买者和卖者各分担多少?按不同举借形式的划分:政府借款协议、政府债券、其他法定偿债义务按是否可以流通和交易:可转让公债、不可转让公债
按公债利率确定方式:固定利率公债、浮动利率公债按举债的强制性程度:强制性公债、准强制性公债(爱国公债)、自由公债按债务本位的不同:货币公债实物公债、折实公债 按发行地域的分类:内债、外债(利率、汇率风险)按发行主体的分类:中央政府公债、地方政府公债按利息偿付方式不同:剪息公债、贴现公债按债务资金用途不同来分类:特种公债、一般性公债
2、可转让公债与不可转让公债
(1)可转让公债:又称上市公债,是指在金融市场上可以自由流通买卖的公债。可转让公债流动性强,价格取决于市场供需和市场利率;
*特点:能在金融市场上自由流通买卖,它是各国公债的主要形式
*分类:国库券、中期债券、长期债券等
/按还本期限的长短分为:指数化债券和预付税款券。
(2)不可转让公债:是指不能在金融市场上自由买卖,而只能由政府对购买者到期还本付息的公债。
*特点:不可转让公债由于变现能力弱,利率就相应高
*分类:储蓄债券、专用债券
3、国库券: 短期公债的最主要形式,期限有3 个月、 6 个月、 9 个月,最长不超过一年
发行目的: 调剂短期资金余缺 , 便于政府现金管理 . 不影响预算年度财政平衡
特点:1.安全可靠 , 是仅次于货币的金融资产 ( 称近似货币 )
2. 高度流动性, 面额多样, 便于投资收益可靠 .
13、供求弹性是决定税收转嫁状况的关键。
简单计算已知需求函数为Qd=60-2P,供给函数为 Qs=-30+3P。假设政府向卖者征收每单位产品5 元的销售税, 这项法律将如何影响均衡价格、买者和卖者各分担多少?
第九部分
1、公债的种类: 按偿还期限的划分:短期公债、中期公债、长期公债银行信用规模扩大、利率上升, 刺激投资和消费中、长期债券: 长期公债的主要形式。有些国家称中期公债为“财政部债据”,长期债券称“政府债券”,也有 些国家统称为“政府债券”。中期债券的期限通常为1 年~ 10 年, 10 年以上的为长期债券。各国标准不一。
发行目的:实现预算年度公共收支平衡, 弥补财政赤字. 其实质是实现调节经济政策目标。
预付税款券:指为了吸收企业准备用于纳税而储存的资金的一种临时性的短期公债。期限也是短的几个月,最长不超过 1 年,而且,同样是按票面额打折发行,预扣利息。它的特点在于,其认购者主要是一些大型企业,债券到期日通常为各种重要税收的缴纳日期,短期公债,以贴现方式发行发行目的:吸收企业准备用于纳税而储存的资金
4、 什么是公债?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的表现及解决对策?
公债指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通过政府信用形式对内和对外举借债务的总称(即狭义公债),国债则指中央政府的债务。
显然,国债是公债的重要但非唯一的组成部分
《补充》
1.公债概念(最广义) :政府债务(包含地方债)+公共企事业部门债务+央行信用货币债务
2.公债的本质是一种公共信用,而政府债务的本质就是政府信用
3.公债与税收的比较:
联系: 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相互替代性;未来转化性(即公债的税收化)
区别: 税收的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公债“三性”(自愿性;有偿性和灵活性)。
4.公债与经济稳定:
(1) 公债是经济稳定的有力“武器 ”
(2) 公债与通胀的关系分析
(3) 公债与公开市场操作
(4) 经济波动或稳定的有关理论观点
第十一章
财政乘数及财政政策
1. 财政政策的乘数? GDP的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最初注入量之间的比率财政乘数:——政府支出乘数:GDP的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支出的变动量之间的比率
——政府税收乘数:GDP的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化的政府税收的变动量之间的比率
——平衡预算乘数:政府支出、税收等量变化,净影响不会趋于零。
GDP的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支出和税收的同时等额变动量之间的比率即为平衡预算乘数,(平衡预算乘数BK=GK+TK=1)
2.财政政策的工具有?
财政收入 (主要是税收 )、财政支出、国债和政府投资
3. 自决的财政政策?作用机制?
政府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形势,相应采取变动政府支出和税收的措施,以消除经济波动,谋求实现既无失业又无通货膨胀的稳定增长之目标。
逆经济风向行事:——经济衰退时,扩张性财政政策
——通货膨胀时,紧缩性财政政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在经济衰退时期,GDP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水平,总需求不足, 政府应执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内容:增加政府支出,减少税收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在经济繁荣时期,GDP高于充分就业的均衡水平,存在过度需求,政府应执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内容:减少政府支出,增加税收
4. 非自决的财政政策?作用机制?
随着经济形势的周期性变化,一些政府支出和税收自动发生增减变化,从而对经济的波动发挥自动抵消作用。
内在稳定器
分类:自动变化的税收,自动变化的政府支出自动变化的税收:税收制度具有自动调节社会总需求的内在稳定机制:
——经济膨胀,增加税收
——经济衰退,减少税收
主要表现在累进的所得课税制度上自动变化的政府支出:政府支出的某些项目具有内在的稳定作用表现在公共支出中各种转移性支出项目上:失业救济金,各种福利支出,农产品维持价格
第十二章
财政乘数及财政政策
1、财政分权:征税权和支出权向下级政府的下放,或者说,地方政府拥有一定程度的财政自主权。
2、蒂鲍特模型: “用脚投票”会带来地方性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
蒂鲍特( Tiebout )提出了一个关于地方政府提供地方性公共产品的理论模型:消费者通过流动来显示他们对地方公共产品的偏好。
假定居民具有迁移的完全自由,那么在竞争性的地方辖区之间,居民出于最大化自身效用的动机,就会有消费者通过“用脚投票”的方式选择自己喜欢的地区居住。地方性的公共产品由不同的地域进行生产,每个地区提供的公共服务不同,为提供服务征集税收的方式和数量也不一样。自由流动的结果是地方性公共产品得到有效的供给,偏好相同的人集中到了同一地区,他们交纳地方税收,享受地方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并接受辖区政府
的管理。
3、转移支付: 又称无偿支出,它主要是指各级政府之间为解决财政失衡而通过一定的形式和途径转移财政资金的活动,是用以补充公共物品而提供的一种无偿支出,是政府财政资金的单方面的无偿转移,体现的是非市场性的分配关系。是二级分配的一种手段。
转移支付的意义 : 提供收入来源、实施宏观政策、公共产品外溢性、平衡地方财力、特殊社会目标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成因
1、调节财政纵向和横向平衡
纵向失衡。
横向失衡。
2、消除公共产品的外溢性
3、实现中央政府的调控意图
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的模式
1、纵向转移支付
2、横向转移支付
3、纵横交叉转移支付。
转移支付的形式
有条件补助 (conditional grants) 也称为分类补助 (categorical grants) :中央政府在向地方政府提供补助时,在一定程度规定了补助金的目的,地方政府要按规定使用这项资金,因此也称为特定目的转移支付(specific purpose transfers)。
有条件补助又分为配套补助、限额配套补助和专项补助。
无条件补助 (unconditional grants) :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补助金使用没有规定任何限制条件,因此也称为一般目的转移支付 (general purpose transfers)。
安徽自考助学报名预约
最近更新
- 2016年4月江苏省自学考试职业生涯规... 01-01
- 江苏省自学考试-2017年4月江苏省高等... 01-01
- 2018年4用江苏省自学考试职业生涯规... 01-01
- 江苏自考报名入口-市场调查与市场分... 01-01
- 江苏自考-03871市场调查与市场分析笔记 01-01
- 江苏自考-自考03871市场调查与市场分... 01-01
- 江苏自考报名-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 01-01
- 江苏自考报名入口-2012年4月江苏省高... 01-01
- 2013年4月江苏省自学考试招聘管理参考答案 01-01
安徽自考
- 滁州自考大学英语二怎么复习? 12-20
- 滁州自考大学英语二难不难? 12-20
- 滁州自考专升本要考哪些科目? 12-20
- 滁州自考专升本费用大概是多少? 12-20
- 如何查黄山自考学历? 12-19
- 黄山自考工商管理如何备考? 12-19
- 查黄山自考学历需要注意什么? 12-19
- 安庆自考学士学位怎么申请? 12-18
- 安庆自考学士学位有用吗? 12-18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其他自考生一起互动、学习探讨,提升自己。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随时获取自考信息以及各类学习资料、学习方法、教程。
扫码小程序选择报考专业
进入在线做题学习
查看了解自考专业
查询最新政策公告
进入历年真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