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安徽自考网!为考生提供安徽自考信息服务,网站信息供学习交流使用,非政府官方网站,官方信息以安徽教育考试院www.ahzsks.cn为准。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二)
25. 红军长征于 1934 年 10 月开始,1936 年 10 月,红二、四方面军先后同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静宁将台堡(今属宁夏回族自治区)会师,胜利结束长征。
26. 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
①粉碎国民党消灭革命力量的企图,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②为迎接中国人民抗日的新高潮准备了条件;
③保存并锤炼了中国革命的骨干力量;
④播撒了革命的火种;
⑤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27.伟大的长征精神:
(1) 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
(2) 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的牺牲精神;
(3) 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
(4) 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
(5) 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第六章 知识点汇总
1.1931 年 9 月 18 日,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企图把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1935 年,日东策划的华北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为扩大对华侵略而发动的事变。
2.1937 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开始其全面的侵华战争。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目的是变中国为其独立的殖民地。
3.1932 年 3 月,在日本关东军导演下,扶植的傀儡政权是伪满洲国,皇帝溥仪在长春举行“就职典礼”,担任伪“满洲国”的“执政”。1940 年 3 月,在日本的操纵下,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中华民国国民政府”。
4.“南满铁路株式会社”、“南满重工业股份公司”两大公司,独占了东北全部重工业和铁路交通,控制了东北的经济命脉。
5.1932 年 1 月,驻上海的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在蔡廷锴、蒋光鼐的领导下抵抗日军, 中共中央号召各界民众组织义勇军,支援十九路军作战。1933 年 11 月,在福州发动抗日反蒋事变.
6.1932 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宣布对日作战。
7.1934 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率先在东北各地崛起,1934 年,各抗日游击队改编为东北人民人民革命军,1936 年,又改建为东北抗日联军。8.1933 年 5 月,原西北军将领冯玉祥在张家口成立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并任同盟军总司令。
9.1935 年,日本制造华北“自治”运动,加紧侵略华北(导火索),北平学生举行的抗日救亡活动是一二九运动。
意义:①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并吞并华北的计划;②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③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10.1935 年 12 月,中国共产党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会议是瓦窑堡会议。
1936 年 5 月,中共中央发布《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放弃了“反蒋抗日”的口号,第一次公开把蒋介石作为联合的对象。
11.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国内和
平基本实现。
12.1937 年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会议文件上第一次写上了“抗日”的字样。
13.1937 年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即 7 月 8 日,中国共产党就通电全国,号召全中国同胞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本的侵略国共两党达成将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后改称第十八集团军)等协议。八路军由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
14.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始终存在着两个战场,即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和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始终是中国抗战的重要战场,在全民族抗战中具有重要地位。
15.1938 年 10 月广州、武汉失守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防御阶段。
16.1938 年 3 月,李宗仁领导的第五战区在台儿庄战役中,歼灭日军 1 万余人,取得大捷。国民党军队在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取得胜利的战役。
17.在北平南苑的战斗中,第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赵登禹先后阵亡。在淞沪会战中,第八十八师五二四团团附谢晋元率孤军据守四行仓库被上海市民誉为“八百壮士”。
18.1938 年 11 月,日本政府提出“善邻友好、共同防共、经济提携”的对华三原则,对国民政府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
19.1939 年 1 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决定成立“防共委员会”,确定“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方针。蒋介石还将抗战到底的含义解释为“恢复到卢沟桥事变以前的状态”。这标志着国民党由片面抗战逐步转变为消极抗战。
20.1940 年 5 月,在枣宜会战中,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殉国。同年 2 月, 国民政府组成了中国远征军入缅甸作战。中国远征军英勇作战,师长戴安澜在缅北殉国。
21.1941 年 12 月 8 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英等国对日宣战, 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
22.1938 年初,周恩来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第三厅厅长由郭沫若担任。
23.1944 年 9 月,林伯渠在国民参政会上提出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
24.抗战时期文化界提出的文艺创作的三大目标是“抗战、团结、民主”
25.1941 年 3 月,在大后方抗日民主运动中诞生的民主党派中国民主政团同盟。
26.1937 年 8 月 22 日,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通过了
《关于目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提出了关于抗日的基本主张。它也是彻底的抗日纲领。
27.1938 年 5 月至 6 月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总结抗战 10 个月来的经验, 集中全党智慧,系统地阐述了抗日战争的特点、前途和发展规律,阐明了持久抗战的总方针。
中日双方矛盾的特点: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
①日本是强国,中国是弱国,决定了抗日战争只能是持久战;
②日本是小国,发动的是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失道寡助;而中国是大国,进行的是反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得道多助。
③中国已经有了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和抗日根据地,因此最后的胜利属于中国。
28.毛泽东预测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其中, 战略相持阶段,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最关键的阶段。
29.1937 年 9 月,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主力在晋东北平型关附近伏击日军,取得平型关大捷,这是全国性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的第一次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30.1940 年 8 月至 12 月初,八路军对华北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以破袭敌人交通线为重要目标的进攻战役。这就是百团大战。
31. 为了坚持、扩大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发展进步势力, 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
争取中间势力条件:
①共产党要有充足力量②尊重他们的利益③要同顽固派做坚决斗争。
进步势力主要是指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这是整个策略的中心环节。中间势力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
顽固势力是指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抗日派,即以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国民党亲英美派。
32. 加强政权建设,是抗日根据地建设的首要的、根本的任务。抗日民主政权普遍
采取民主集中制,各级抗日民主政权机构的领导人都经过人民选举产生。1941 年当根据地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时,李鼎铭提出“精兵简政”的政策。
政治:在政权机关工作人员的名额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经济:农民交租交息,地主减租减息,开展大生产。
文化:抗日文化建设,培养抗日骨干。
33.1938 年 9 月至 11 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举行了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在这次全会上,毛泽东明确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这个命题。
34.毛泽东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经验,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三个基本问题,是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
35.1945 年 4 月 20 日,中国共产觉六届七中全会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党的若干重大的历史问题作出结论,使全党尤其是党的高级干部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问题的认识达到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上的一致。
36.1940 年 8 月创办的延安自然科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开展自然科学教学与研究的专门机构。
37、新民主主义理论:
(1) 内容:
①政治上:
a.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
b.建立无产阶级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②经济上:
a.没收操纵国计民生企业,归国家所有,建立国营经济; b.没收土地归农民所有,引导农民发展合作经济;
c.允许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富农经济的存在。
③文化上: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2) 意义:标志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38.整风运动:
(1) 内容:
①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最主要的任务);
②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
③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2) 意义: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在全党范围建立起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39.1945 年 6 月 11 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举行。大会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所创造的理论成果,正式命名为毛泽东思想。并将毛泽东思想规定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
40.9 月 3 日,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抗日战争胜利的标志:收回台湾以及澎湖列岛。
41.1945 年 8 月 9 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
42.1945 年 4 月,联合国制宪会议,中共党员董必武以解放区代表身份参加中国代表团出席会议。
43.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①粉碎日本奴役中国的图谋。
②确立中国大国地位。
③民族觉醒和伟大复兴。44.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①决定因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②关键:中国共产党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③重要法宝:全民族抗战。
④国际条件: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
45.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①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主战场,对日本侵略者的覆灭起决定性作用。
②为盟军完成战略转折和实施战略反攻创造有利条件。
③为盟军提供大量战略物资和军事情报。
④为战胜法西斯、维护世界和平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伟大贡献。
第七章 知识点汇总
1.抗战胜利后国际局势:
(1) 帝国主义势力削弱,人民民主力量明显增长;
(2) 逐步形成美苏两极政治格局。
(3) 战后不久,美国拟定了一个准备称霸世界的所谓“全球战略计划” 2.抗战胜利后国内局势:
(1) 人民觉悟程度提高,革命力量发展;
(2) 国民党统治集团坚持独裁统治;
(3) 三种建国方案和两个中国之命运的斗争日益尖锐: 3.三种建国方案:
①地主阶级与买办性大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这个建国方案维护地主阶级和买办性大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与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背道而驰。
②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这个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③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这三个阶级的政治代表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从中华民族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
4.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日益加深的主要原因:
第一,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把接收变成了劫收,大发胜利财,从而使更多民众的 期望遭到破灭。
第二,国民党统治集团违背全国人民迫切要求休养生息、和平建国的意愿,实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
5.1945 年 8 月 25 日,中共中央《对目前时局的宣言》提出“和平、民主、团结。
6.1945 年 8 月 28,周恩来、王若飞飞赴重庆与国民党当局进行谈判。10 月 10 日,国共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重庆谈判期间,1945 年 9 月 19 日,中共中央正式确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
7.1946 年 1 月 10 日,国共双方下达停战令,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
8.1946 年 2 月 10 日国民党破坏重庆校场口广场举行的“庆祝政协成功大会”“校场口惨案”。
9.1946 年 6 月 国民党镇压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制造下关惨案,暴露国民党坚持
反人民内战的真面目。
10.全面内战的爆发:1946 年 6 月 26 日,国民党围攻中原解放区。
11.1947 年 2 月下句,国民党当局限期令中共驻南京、上海、重庆三地代表及工作人员全部撤撒退。至此,和谈之门被国民党全部关闭,国共关系彻底破裂。 12.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
13.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1)时间:1947 年 6 月;
(2) 任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
(3) 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
为配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陈毅、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为东路,挺进苏鲁豫皖地区;陈赓、谢富治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一部挺进豫西。
14.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
(1)时间:1947 年 10 月;
(2) 内容:发布《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宣言》正式提出该口号。
15.1947 年 12 月,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中指出,人民解放军转入全面反攻,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在报告中,毛泽东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即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16.1948 年 4 月 1 日,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提出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总路线和总政策。
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17.1946 年 5 月,中共中央在《关于清算、减租及土问题的指示》(史称“五四指示”)政策文件中提出“耕者有其田”;
18.1947 年 7 月至 9 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制定和通过了彻底实行土改的《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19.土地改革总路线: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土地改革的作用:(1)人民民主政权得到巩固加强;
(2) 解放区农村经济面貌明显改观;
(3) 解放战争有了人力和物力保证。
20.国统区人民所进行的第二条战线的斗争,以学生运动为发端。
21.1945 年发生在昆明的“一二.一”运动,以“反对内战,争取自由”为基本口号。它吹响了国统区爱国学生运动的第一声号角。
22.1946 年 12 月 30 日,为抗议驻华美军强暴北京大学先修班一位女生,以“抗议美军暴行!”美军退出中国!”为基本口号的抗暴运动(也称“一二·三 O 运动”) 在北平爆发。
23.1947 年 5 月 20 日,举行反饥饿、反内战、挽救教育危机联合大游行,遭到国民党宪警的镇压,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五二零”惨案。同时也标志着反对国民党统治的第二条战线正式形成。
24.1947 年 2 月 28 日,台湾省台北市人民为反抗国民党当局的暴政、抗议反动军警屠杀市民,举行“二二八”起义。
25.1944 年秋,新疆少数民族群众,因不堪忍受以军阀盛世才为代表的国民党反
动派的压迫,爆发了一场有组织的大规模武装斗争,并于 1945 年建立革命政府, 史称“三区革命”。
26.1947 年 10 月,被国民党当局宣布民盟为“非法团体”并勒令取缔。1948 年
1 月,民盟召开一届三中全会。会议明确宣告,民盟坚决不能够在是非曲直之间, 有中立的态度;表示今后要与中国共产党携手合作。这次会议,标志着民盟站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立场上来。
27.1948 年 1 月 1 日,中国民主党派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在香港成立,宋庆龄为名誉主席。
28.1948 年 4 月 30 日,中共中央在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口号中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29.1949 年 1 月 22 日,《我们对于时局的意见》发表,这说明中国各民主党派和
无党派民主人士拥护建立人民民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30.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的主要表现。
(1) 重庆国共谈判和政协会议期间,各民主党派同共产党一起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内战、独裁政策,为和平民主而共同努力。
(2) 在国民党当局撕毁政协协议、发动全面内战时,民主党派中的大多数同共 产党保持一致;拒绝参加国民党一手包办的“国民大会”、反对国民党炮制的“ 宪法”。
(3) 民主党派的许多成员积极参加和支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民主运动,有的为此流血牺牲。
(4) 在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反攻并且取得节节胜利的形势下,各民主党派都公开宣言,站在人民革命一边,同共产党一道为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而共同奋斗。
31.1948 年秋,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决定性阶段。
32.三大战役:
①辽沈战役自 1948 年 9 月 12 日开始至 11 月 2 日结束。
②淮海战役自 1948 年 11 月 6 日开始至 1949 年 1 月 10 日结束。
③平津战役自 1948 年 11 月 29 日开始至 1949 年 1 月 31 日结束。
33.1948 年 12 月 30 日,毛泽东在为新华社写的 1949 年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一文中指出革命进行到底,用革命的方法,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一切反动势力.
34.渡江战役
(1)时间:1949 年 4 月 21 日;
(2) 人物事件: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35.1949 年 4 月 23 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覆灭。
36.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1)1949 年 3 月,河北省西柏坡;
(2) 两个务必:
①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
②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3) 发展方向: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
37.《论人民民主专政》
(1)时间:1949 年 6 月;
(2)内容:毛泽东指出构成人民民主专政主要联盟的阶级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基础是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联盟。
38.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经过土地改革运动出现的新面貌。
(1) 广大农民对中国共产党更加信任和拥护,工农联盟以及解放区的人民民主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2) 广大农民从封建的生产关系中解放出来,生产积极性空前提高,解放区农村的经济面貌得到明显改观。
(3) 大批青壮年农民踊跃参军,配合解放军作战,人民解放战争有了巩固的后 方和最基本的人力和物力保证。
39.中国革命统一战线中的两个联盟及其关系:
统战线中存在着两个联盟:一个是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这是基本的、主要的;一个是劳动者与非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劳动者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有时还包括与一部分大资产阶级的暂时的联盟,这是辅助的、同时又是重要的。必须坚决依靠第一个联盟,争取建立和扩大第二个联盟。
40.第一届人民政协会议
(1)时间:1949 年 9 月 21 日;
(2)事件: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
41.“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规定和毛泽东的《论人民民主专政》,构成了后来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基础。
4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主要内容:
(1) 关于新中国的国体和政体。《共同纲领》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
实行人民民主专政;政权机关为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政权机关实行民主集中制
(2) 关于新中国的基本的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方针。
(3) 关于新中国的经济工作方针。以公私兼顾等政策,达到发展生产;各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下分工合作,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4) 关于新中国的外交工作。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43.中国革命胜利的主要原因:
(1) 首先是由于有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
共产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中国人民的利益。
(2) 其次,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残酷压追,中国人民走上了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斗争的伟大时代。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群众是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
(3) 再次,中国革命的胜利,同国际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支持也是分不开的。44.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革命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1) 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坚持和发展革命的政治基础。统战线中存在着两个联盟:一个是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这是基本的、主要的;一个是劳动者与非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劳动者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有时还包括与一部分大资产阶级的暂时的联盟,这是辅助的、同时又是重要的。必须坚决依靠第个联盟,争取建立和扩大第二个联盟。
(2) 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
(3) 第三,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第八章 知识点汇总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时间:1949 年 10 月 1 日
(2) 标志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
(3) 意义:
①中华民族以崭新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②建立真正属于人民的共和国;
③国家基本统一,可集中力量从事经济文化建设;
④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政治前提;
⑤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
(4) 执政面临的严峻考验:
①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②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③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④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2、1951 年 10 月,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西藏实和平解放。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①过渡性的临时政权,建立军事管制委员会
②实行土地改革,解放农村生产力.1950 年 6 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掀起解放区土改。
③没收官僚资本,国营经济建立
按照“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原则,对私营工商业的生产关系、劳资关系和产销关系进行全面调整。
④妇女解放是整个社会解放的标志,人民政府于 1950 年 5 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婚姻法。
4、1950 年 6 月,中国共产党七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心任务是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
5、1951 年底至 1952 年春,针对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
6、1952 年,针对工商业者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
7、(1)国营经济: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建立起来;
(2)意义:一方面,它削弱了资本主义经济力量,旧中国官僚资本同民族资本的比例是 8:2,没收官僚资本,也就把中国资本主义的主要部分消灭了。另一方面, 壮大了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
8、1949 年 7 月,成立了以陈云为主任的中央财经委员会,人民政权的金融工作从过去的分散状态逐步走向集中统一。
9、1951 年 11 月,印有少数民族文字的人民币的发行范围扩大到所有解放区, 标志着新中国统一货币的形成。
10、七届三中全会
(1)时间:1950 年 6 月;
(2) 报告:毛泽东作《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
(3) 内容:要实现国民经济的好转,要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创造三个条件:
①土地改革的完成;
②现有工商业的调整;
③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11.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的主要原因:
(1) 把恢复和发展生产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
(2) 对财经实行统一管理;
(3) 加强党自身的建设。12、外交方针和活动
(1)外交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2)1950 年 2 月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3)1952 年 10 月,亚洲太平洋地区和平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是新中国第一次大型国际会议。
13、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 年 6 月,朝鲜战争爆发。中国政府毅然做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彭德怀任志愿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1953 年 7 月 27, 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14、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
(1) 中国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
(2) 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社会主义体系,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15、1949 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分析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状况和基本矛盾, 论述了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任务及其主要途径。
16、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
(1) 国营经济(社会主义性质);
(2) 合作社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
(3) 个体经济;
(4)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5)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新民主主义社会主要经济成分和对应阶级(1)社会主义经济:工人阶级(2)个体经济:农民及其他小资产阶级(3)私人资本主义经济:资产阶级
17、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矛盾
(1) 国际:新中国同帝国主义的矛盾;
(2) 国内: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18、社会主义工业化
(1)1953 年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把优先发展重工业作为经济建设的中心环节;
(2)中国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工业化。
19、过渡时期总路线(1952 年酝酿,1953 年正式提出)
(1) 内容: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简称“一化三改、一体两翼”。
(2) 历史必然性
①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要条件;
②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化的必要条件;
过渡形式性质
互助组社会主义萌芽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半社会主义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社会主义
④当时的国际环境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20、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由低到高)
21、农业合作化的主要原则和方针:
(1) 走先合作化、后机械化的道路;
(2) 积极发展、稳步前进、逐步过渡的方针;
(3) 自愿和互利的原则,典型示范、逐步推广的方法;
(4) 把增产作为衡量办好合作社的标准;
(5) 社会改造与技术改造相结合
过渡形式经营方式分配方式
第一阶段初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
四马分肥(即分为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股金红利四个部分)。
第二阶段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管企业,公方居领导地位
第三阶段全行业的公私合营生产资料国有,国家派人管理企业定股定息
2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和平赎买,采取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把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企业改造成为社会主义性质的企业。
2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特点
(1) 有偿地,逐步地改变资产阶级的所有制;
(2) 改造的同时给予工作安排;
(3) 不剥夺选举权,给以恰当的政治安排。24、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意义
(1)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建立;
(2) 促进生产力发展;
(3) 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经济基础公有制经济还不是社会经济的主体公有经济已经成为主体
主要矛盾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根本任务发展生产力,抓阶级斗争,解决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的问题发展生产力
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25、新民主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区别:
第九章 知识点汇总
1.论十大关系
(1)基本方针: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2)
①经济建设:发展重、轻、国防工业以及农业,发挥中央和地方、沿海与内地两方面的建设积极性。
②政治建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③文化:报告中还提出了“双百”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
(3)意义: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为中共八大的召开做了理论准备。
2.中共八大
(1) 基本任务: 总结经验,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2) 主要矛盾: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农业国现实之间的矛盾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3) 主要任务:尽快从落后农业国变成先进工业国
(4) 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陈云提出,三个主体指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计划生产、国家市场; 三个补充指个体经营、自由生产、自由市场。
(5) 中共八大提出的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执政党建设的指导方针:
①在经济建设上,大会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②在政治建设上,大会要求继续加强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加强国内各民族的团结;继续巩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逐步制定完备的法律,建立健全的法制。
③在执政党建设上,大会强调要提高全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水平,健全党内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制度,反对个人崇拜,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
3.《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
(1) 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2) 两类矛盾:敌我矛盾、人民内部矛盾;前者要用强制的、专制的方法解决,
后者则要走“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
(3)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4.整风运动
(1) 时间:1956 年 11 月,中共八届二中全会;
(2) 内容: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官僚主义; 5.反右派斗争扩大化
(1) 重要因素:采取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的错误斗争方式;
(2) 影响:认为当前国内的主要矛盾仍然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这是 1957 年召开的八届三中全会开始改变党的八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判断。
6.“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1957 年:
①“一五”计划提前完成、生产迅速增长;
②受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鼓舞;
③提出赶超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奋斗目标
(2)1958 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3)1958 年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起来。7.国民经济的调整及“七千人大会”的召开
(1)1961 年 1 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正式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的方针
(2)1962 年 1、2 月 “七千人大会”
(3)1964 年底--1965 年初,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提出“四个现代化”的目标。
8.1962 年 1 月,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七千人大会)上讲话的主要内容: 讲话系统阐述了民主集中制原则,并对前几年的错误表示要负第一位的责任。承认在社会主义建设上,我们还存在很大的盲目性,今后要下苦工夫弄清楚它的规律。提出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经济落后,要赶上和超过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大约要一百多年的时间。
9.文化大革命
(1)1965 年 11 月 10 日,“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导火线是姚文元的文章《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在上海《文汇报》发表。
(2)1967 年,老一辈革命家与中央文革小组错误做法进行的抗争被诬称为“二月逆流”
(3) 结束:1976 年 10 月 6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
(4) 文革动乱十年深刻的社会原因(教训):①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②照搬过去阶级斗争经验③民主集中制遭破坏
10.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
(1)1964 年 10 月,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2)1967 年 6 月,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3)1970 年 4 月,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
(4)1971 年 10 月,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5)20 世纪 70 年代,打开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大门
(6)1972 年,同英、荷、希、联邦德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7)1976 年,建交国家增加到 111 个
11.毛泽东等老一代革命家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贡献
(1)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
①第一阶段:不发达的社会主义;
②第二阶段: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需要的时间比第一阶段更长)
(1)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两步走”战略
①第一步: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②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中国的经济走在世界前列。
(3)毛泽东等老一代革命家探索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道路的理论贡献:
①打造政治局面:(有集中又有民主,有纪律又有自由,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意志)
②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③处理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巩固和扩大爱国统一战线;
④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各项权利:(尤其是人民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的权利)
⑤社会主义法治要保护劳动人民利益,保护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保护社会生产力。
12.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毛泽东提出的关于经济建设的主要思想:
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要正确处理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条件下,坚持工业和农业并举重工业和轻工业并举、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并举、大中小企业并举等“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正确解决好综合平衡的问题,处理好积累和消费、生产和生活的问题,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第十章 知识点汇总
1.冲破“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
(1)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1978 年 5 月 11 日,《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 继延安整风运动之后的又一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
(3) 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历史性的转折作思想理论准备。
(邓小平反复强调:“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时间:1978 年 12 月 18 日—22 日;
(2) 地点:北京;
(3) 报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这次全会的主题报告。
(4) 内容:
①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高度评价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作出了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②全会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审查了历史遗留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
③全会公报全面分析了当前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5) 意义:
①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②开始全面拨乱反正,形成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③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
④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3.1980 年 2 月,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决定为刘少奇彻底平反并恢复名誉。
4.四项基本原则:
(1)时间:1979 年 3 月 30 日
(2) 提出人:邓小平
(3) 会议:理论工作务虚会
(4) 内容: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政治基础。
5.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简称“第二个历史决议”)
(1) 时间:1981.6,标志着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内容:
①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指出: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
②否定“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
③肯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逐步确立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一步指明前进的方向意义:
①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
②我党是成熟的坚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6. 国民经济的调整:1979 年 4 月召开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提出对国民经济实现“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认真清理长期存在的左倾错误。
7.农村等改革的突破性进展: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统分结合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人民公社体制的解体。
8.1980 年 5 月,中共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采取多种形式吸引外资。
9.1978 年 10 月,邓小平访日,中日睦邻友好关系发展到一个新起点。
10.1979 年 1 月 1 日,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1.1980 年 1 月,邓小平《目前的形势和任务》讲话,明确提出维护世界和平、实现祖国统一、加紧现代化建设是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的三件大事。
12.1979 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13.1981 年 9 月 30 日,叶剑英进一步阐明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
九项方针政策。
安徽自考助学报名预约
最近更新
- 2016年4月江苏省自学考试职业生涯规... 01-01
- 江苏省自学考试-2017年4月江苏省高等... 01-01
- 2018年4用江苏省自学考试职业生涯规... 01-01
- 江苏自考报名入口-市场调查与市场分... 01-01
- 江苏自考-03871市场调查与市场分析笔记 01-01
- 江苏自考-自考03871市场调查与市场分... 01-01
- 江苏自考报名-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 01-01
- 江苏自考报名入口-2012年4月江苏省高... 01-01
- 2013年4月江苏省自学考试招聘管理参考答案 01-01
安徽自考
- 滁州自考大学英语二怎么复习? 12-20
- 滁州自考大学英语二难不难? 12-20
- 滁州自考专升本要考哪些科目? 12-20
- 滁州自考专升本费用大概是多少? 12-20
- 如何查黄山自考学历? 12-19
- 黄山自考工商管理如何备考? 12-19
- 查黄山自考学历需要注意什么? 12-19
- 安庆自考学士学位怎么申请? 12-18
- 安庆自考学士学位有用吗? 12-18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其他自考生一起互动、学习探讨,提升自己。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随时获取自考信息以及各类学习资料、学习方法、教程。
扫码小程序选择报考专业
进入在线做题学习
查看了解自考专业
查询最新政策公告
进入历年真题学习